制作人 : 胡不归 徐志摩( 1897 ~ 1931 ) 现代诗人、散文家。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 1920 年秋,徐志摩经美国到伦敦,在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习,1922 年上半年由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特别生转为正式研究生。过了半年的正式学生生活后, 8 月中旬回国。 1923 年 3 月在《时事——新报》上发表了第一首记忆康桥的诗《康桥再会吧》,但艺术上松散冗长,效果不佳; 1925 年 7 月再次访问伦敦, 1926年 1——月写下了为人熟知的现代散文名篇《我所知道的康桥》; 1928 年 8 月第三次来到英国, 11 月 16日快要归国的途中,灵感闪现,挥洒自如地写下了的传世经典之作——《再别康桥》 . 徐志摩的主要著作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 展开联想 , 口头作文 ) 徐志摩在康桥徐志摩曾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中说:“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世界上最秀丽的一条水。”弯弯曲曲的清澈见底的河水,河水里飘着长长的青草,两岸四季长青的绿茵茵的草坪,斜依在桥的两端的棵棵垂柳,矗立于岸边的宏伟的教堂,庄严秀丽的各学院的建筑群……徐志摩非常喜欢这个地方,为这优雅、秀丽、宁静、和谐的大自然所陶醉。清晨,或傍晚,他常常在织锦一般的草地上读书,有时俯身观看康河里的流水,有时仰头眺望天上的行云,有时撑一只长篙在康河里划船,有时则在夕阳西下的晚景里,骑上一辆自行车,独自去追赶天边阔大的太阳……康河以她独有的灵性滋润着徐志摩,徐志摩在回忆康桥时说:“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 《吸烟与文化》 ) 康桥创造了一个充满性灵的诗人。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 做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作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对比总结 :例 1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于易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