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黄光艳:《离骚》课例VIP免费

黄光艳:《离骚》课例_第1页
1/13
黄光艳:《离骚》课例_第2页
2/13
黄光艳:《离骚》课例_第3页
3/13
高中语文德育渗透课例《离骚》课例六盘水市第八中学 黄光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楚辞”这种诗歌样式及屈原与楚辞的关系。2.了解《楚辞》、《离骚》的文学价值;掌握“修姱”、“羁”、“谇”、“怨”、“浩荡”、“溘”、“尤”、“反”、“忳”等实词以及“虽”、“兮”、“以”等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3.吟诵注意节拍、重读和情感,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运用讲读法、理解课文内容,指点难字读音、难字词义。 2、通过比较阅读法,延展课堂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实对作品的理解。 3、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感情及他为追求理想而九死未悔的精神,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离骚》的思想内容,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品质,教育学生做一个能担责任的人。教学重点 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教育学生做一个能担责任的人。 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课文。教学课时:4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楚辞”这种诗歌样式及屈原与楚辞的关系。2.吟诵注意节拍、重读和情感,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1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楚辞》、《离骚》的文学价值;掌握“修姱”、“羁”、“谇”、“怨”、“浩荡”、“溘”、“尤”、“反”、“忳”等实词以及“虽”、“兮”、“以”等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2、运用讲读法、理解课文内容,指点难字读音、难字词义。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品质,教育学生做一个能担责任的人。教学过程:一、探究课文内容 1、诗人为什么要“太息”、“掩涕”?这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引导明确:诗人是因“哀民生之多艰”而“太息”“掩涕”此句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形象地概括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给我们塑造了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人形象。 2、屈原为什么会“謇朝谇而夕替”?引导明确:小人投机、君主不察、自己不愿意同流合污 3、屈原是如何对待这种不公平的待遇的?(用原诗中的诗句来回答)引导明确:“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4.诗的第二节“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句中的“悔”怎样理解?...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黄光艳:《离骚》课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