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部分█古代诗歌鉴赏--形象部分█考试说明考试说明①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②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什么是诗歌的形象?什么是诗歌的形象?形象形象(意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景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1 )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 )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 )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 ( 1 )诗人自我形象: 一般抒情主人公就是诗人自己,且往往与写景结合在一起。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的形象怎样 ? 是如何通过诗句展现的?苍茫的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诗人送别时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出诗人的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诗人这里以晶莹透明的冰心自喻,表明了诗人为官清白,心地纯洁。 阅读李白《独坐敬亭山》 , 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独坐敬亭山 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一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众鸟飞尽,孤云独闲,山静而空,表现出诗人的与世无争,自由而闲适的孤身一人的生活;相看两不厌,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全诗塑造了一个与世无争的,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 诗人犹如孤云一样,当众鸟高飞尽,正是众人得志时的表现,他却独自飘荡,壮志不酬,符合作者有才无法施展示的特定身份,而对敬亭山时,作者看到更广的更雄伟的自然,便看无厌,有了乐观和豪放的心态,总的说来是孤傲乐观浪漫的诗人形象。 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