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效率与节能国家经贸委资源司 徐 志 强前 言中国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能源消费大国,又是在今后若干年内能源需求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自 80 年代以来建立了较完善的节能管理系统,对推动节能、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是一个能源利用效率较低,节能潜力很大的国家。因此,确立节能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我国经济、能源、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一、中国节能工作的成效80 年代初期,我国政府根据当时的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的现状,提出了“开发与节约并重,近期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的能源方针,将节能工作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包括编制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规划;制定节能政策和法规;建立节能管理体系;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推广节能新技术和节能产品;开展节能计量、宣传工作;开发节能科研项目,通过运用行政、技术和经济手段,促进了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这期间,通过逐步调整经济结构,全面加强能源管理,并投入了大量资金实施节能基本建设和节能技术改造等节能技术措施,使国家重点考核的 60 多种工业产品的能源单耗指标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1981~2000 年,我国以较低的能源增长速度支持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GDP 年均增长速度达到 9.7%,而一次能源消费平均每年只增长 4.6%,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平均为 0.47,经济增长所需能源一半靠开发,一半靠节约。按国内生产总值计算,20 年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约 10 亿吨标准煤,年均节能率达5.1%。中国政府在指导全国节能工作的主要做法是:1.编制规划将节能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中,对地区和部门的节能工作进行宏观指导。2.制定节能政策和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以下简称《节能法》)从 1998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节能工作已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依据《节能法》颁布了《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办法》、《节约用电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法规;在我国实施了中国节能产品认证制度,逐步引导和规范节能产品市场。3.推广节能新技术和节能产品循环流化床锅炉、水煤浆等洁净煤技术以及交流电机调速技术、高效电光源、干法熄焦、高炉炉顶压差发电等一批重大节能技术的开发利用取得明显经济效果。重点研究推广了风机、水泵、变压器、电炉钢、铁合金、合成氨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煤代油、生活用能和建筑物用能的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