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镜诊疗中镇静/麻醉新进展1........................................................................................................................................ 镇静深度统一 22.......................................................................................................实施镇静/麻醉人员配备 23.监测指标 44.镇静药物配伍 44.1 苯二氮类药物配伍阿片类药物 54.2 丙泊酚配伍苯二氮类药物 54.3 丙泊酚配伍阿片类药物 64.3.1 丙泊酚配伍阿片类受体激动剂 64.3.2 丙泊酚配伍阿片类受体激动-拮抗剂 74.4 平衡丙泊酚镇静(balaneedpropofolsedation,BPS)74.5 其他 8胃肠镜诊疗中镇静/麻醉新进展自 2008 年至今,镇静/麻醉在诊断性和/或治疗性消化内镜诊疗中应用频率越来越高。程序化镇静不仅可以提高消化内镜医师和患者的满意度,还可以提高消化内镜诊疗的质量。镇静/麻醉方案取决于临床风险评估、内镜检查类型、患者焦虑程度等。因此,制定程序化及个体化的方案十分必要。本综述主要讨论无痛胃肠镜诊疗中镇静深度统一、实施镇静/麻醉人员配备、监测指标、镇静药物配伍等四方面。为患者选择最佳的镇静/麻醉方案提供一定参考。目录1. 镇静深度统一实施镇静的相关专业应采用统一的镇静深度定义,将有助于推进研究和针对患者安全的循证医学建议。胃肠镜诊疗操作过程中,应用镇静/麻醉药物可使患者意识水平下降或消失。ASA 描述了镇静深度的连续评分法,将镇静深度分为“轻度""中度""深度”和"全身麻醉”。2014 年,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专家共识意见中,根据 Ramsay 镇静评分及 3 个要点(对刺激反应、通气功能、心血管功能)评估镇静水平。然而,2018 年美国消化内镜镇静/麻醉指南中并未提到采用 Ramsay 镇静评分划分镇静深度,而是根据以上 3 个评估要点另加气道管理 4 个方面评估镇静深度。美国消化内镜镇静/麻醉指南中提到,轻度、中度镇静时气道无须干预,而深度镇静可能需要气道支持操作(如托下颌、插入口咽或鼻腔通气道),全身麻醉经常需要气道干预。在 2014 年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专家共识中并未提到国内目前胃肠镜诊疗中哪种镇静深度居多。胃肠镜诊疗操作中,医师希望患者无反应,而患者也希望无记忆,最终常造成深度镇静。但也有研究表明,深度镇静并不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操作成功率。推荐意见中,2008 年有研究强调"理想与安全”的镇静;而2018 年美国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