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衡稳定性:反映了物体维持原有状态和抵抗倾倒的能力。2.制动:指人体局部或全身保持固定或者活动被限制。3.应力:所考察的截面单位面积上的内力4.应变:对于构件任一点的变形(结构内某一点受载时所发生的形变),只有线变形和角变形两种基本变形,分别由线应变和角应变来度量。5.黏弹性材料的特点:①蠕变:若令应力保持一定,物体的应变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这种现象蠕变。②应力松弛:当物体突然发生应变时,若应变保持一定,则相应的应力将随时间的增加而下降,这种现象叫做应力松弛。③滞后:对物体作周期性的加载和卸载,则加载时的应力-应变曲线同卸载时的应力-应变曲线不重合,这种现象称为滞后。5.人体关节的运动形式1•屈曲(flexion)与伸展(extension):主要是以冠状轴为中心,在矢状面上的运动。2.内收(adduction)与外展(abduction):主要是以矢状轴为中心,在前额面上的运动。3•内旋(internalrotation)与外旋(externalrotation):主要是以纵轴为中心,在水平面上的运动。6.人体运动链:三个或三个以上环节通过关节相连,组成运动链,分为开链和闭链。7.人体运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形式,包括呼吸运动、体液流动、肌骨系统运动、消化系统运动、还有额面运动等。8.人体能量代谢分为三大功能系统,即:磷酸原供能系统、糖酵解供能系统和有氧代谢供能系统。9.能量代谢当量(梅脱):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体重的耗氧量,单位为ml/(kg*min),1MET=3.5ml/(kg*min)10.靶心率(THR):指在运动时应达到和保持的心率。11. 骨单位:是骨密质的基本结构单位。位于骨内、外环骨板之间,是骨干骨密质的主体。从骨单位的横断面可以看到同心分布的骨板,成为不同直径的、—层套一层的封闭的圆柱,这种结构又被称为哈佛氏系统。12. 骨重建:在成人期,骨生长停止,但骨的形成和吸收仍在继续,处于一种平衡状态,称为骨重建。13. 骨构建或称骨塑形:在人的生长期,骨形成大于骨吸收,骨量呈线性增长,表现为骨皮质增厚,骨松质更密集,这一过程称为骨构建或称骨塑形。14. 骨重建过程分为 5 期:第一期:休止期或静止期。第二期:激活期。第三期:吸收期。第四期:转换期。第五期:形成期。15. 骨重建单位(BRU):—个骨重建所形成的结构为一个骨重建单位(BRU)。16. 以长骨为例,骨骼的血液供应来自三个不同的但又相互关联的方面:滋养动脉、骨端、骨骺和干骺端血管、骨膜血管。17. 骨的功能①力学功能(1)支撑功能(2)杠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