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高一语文必修一yw_2012_01_016 《论语》导学案编写人:黎文审核人:王完凤编写时间: 20120728 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孔子其人和《论语》一书,积累成语、格言、警句等。2、情感目标:引导学生走入《论语》,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3、能力目标:联系自身学习经历,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学习重点】结合社会背景与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学习难点】联系自己的学习实践深层理解《论语》内蕴; 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法指导】1, 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含义。背诵、积累,要求熟读成诵,正确默写,并能灵活运用。2,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把握语录含义;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知识链接】1、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圣人”、 “至圣”。 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严格遵守“礼”的规定。还特别强调“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并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观点。他还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要有个限度。他的目的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但客观上还是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孔子对我国古代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开创的私人学堂,弟子达三千人。各阶层的人都可以到他那里学习。改变了过去教育被官府垄断,只有贵族子弟可以受教育的情况。这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教学方面也有很多重要的经验。注意“因材施教”,主张学习知识要“温故而知新”。学习态度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孔子的另一重大贡献是整理编订古代文化典籍《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春秋》。其中除《乐经》失传外,其他“五经”一直流传到现在。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历史的珍贵资料。孔子的思想,从汉朝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主义,他执著地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德化社会的最高标准是“礼”,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仁”。孔子教导人们积极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放人”的’忠恕之道”,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