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审核:批准:文件会签表主要责任部门部门名称会签人 / 日期管理部相关责任部门品管部工程部资材部制造部业务部版次修改内容修订页次修改日期修订者备注1.0 首次发行2011.6.20 余健1. 目的通过对风险的范围进行区别,尤其是对重大危险源的确定,要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准则,确定风险等级,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风险控制。2. 适用范围生产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投产、运行;作业场所的活动;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章制度等。3. 职责3.1 管理者代表负责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组织领导工作。3.2 管理部负责组织危险源的识别,进行风险评价和重大风险的管理。3.3 各部门积极配合管理部对本部门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3.4 品管部制定《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并督促各部门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4. 作业程序4.1 危险源识别与评价的时机和步骤4.1.1 公司的安全标准化体系建立之初或每年年底进行识别和评价;4.1.2 在相关法律法规变更或追加、涉及到新的开发和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以及相关方要求等情况下,可适时进行职业健康安全影响评价。4.1.3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划分作业活动→识别危害→确定风险等级→制定和实施风险控制措施计划→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4.2 危险源识别辨识范围4.2.1 本公司安全标准化体系覆盖的单位,均为危险源辨识的范围。4.2.2 辨识范围要涉及厂区地理位置、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辅助设施、建筑物、材料、运输线路、员工、作业环境、相关方、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4.2.3 危险源辨识时要全面考虑到辨识对象的三种时态(现在、过去、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七种类型(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因素、人机工程因素)。4.3 辨识方法4.3.1 区域划分:将公司的危险源辨识范围按管理职能进行区域划分,分解到各部门,确定出公司基本的危险源辨识单元,记录于《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识别表》。4.3.2 确定基本的辨识单元:危险源辨识采用“工序(活动)/ 设备/ 人员分析法”的方法,以部门工艺、工序 ( 活动 ) 过程为主线,将其工艺、工序( 活动 ) 分解成若干个小单元。4.3.3 辨识内容:采取现场调查或参照安全性评价检查表中所列项目逐项检查的方法,分别辨识出各工序(活动)区域内的设备设施、人员、工艺、材料、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