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吸附等温线的分类以及吸附机理简析VIP免费

吸附等温线的分类以及吸附机理简析_第1页
1/2
吸附等温线的分类以及吸附机理简析_第2页
2/2
. '. 吸附等温线的分类以及吸附机理简析吸附等温线是有关吸附剂孔结构、吸附热以及其它物理化学特征的信息源。在恒定的温度和宽范围的相对压力条件下可得到被吸附物的吸附等温线。为了更好地了解吸附等温线中所包含的信息,以下对有关吸附等温线的分类以及吸附机理作一简单介绍[1 , 8,10,19,20,33,53~55] :众多的吸附等温线可以被分为六种(IUPAC 分类) ,如图 1-11 所示为吸附等温线的类型。对于具有很小外表面积的微孔吸附剂其吸附表现为I 型吸附等温线,I 型吸附等温线与分压P/Po 线呈凹型且以形成一平台为特征,平台呈水平或接近水平状,随着饱和压力的到达吸附等温线或者直接与P/Po = 1 相交或表现为一条“拖尾”。吸附等温线的初始部分代表吸附剂中狭窄微孔的充填过程,其极限吸附容量依赖于可接近的微孔容积而不是表面积,在较高相对压力下平台的斜率是非微孔表面( 如中孔或大孔以及外表面) 上的多层吸附所致。 II型吸附等温线正常是由无孔或大孔吸附剂所引起的不严格的单层到多层吸附。拐点的存在表明单层吸附到多层吸附的转变,亦即单层吸附的完成和多层吸附的开始。III型吸附等温线通常与较弱的吸附剂- 吸附质 (Adsorbent-Adsorbate)相互作用以及较强的吸附质- 吸附质(Adsorbate-Adsorbate)相互作用有关,在此情形,协同效应导致在均匀的单一吸附层尚未完成之前形成了多层吸附,故引起吸附容量随着吸附的进行而迅速提高,吸附质-吸附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吸附过程起很重要的影响。在非孔表面上的水蒸气吸附就是III型吸附等温线最好的实例。Ⅳ型吸附等温线的明显特征是其存在滞后回线,这与毛细凝聚的发生有很大关系,而且在较高和较宽的分压范围保持一恒定吸附容量,其起始部分类似于II型吸附等温线,由此对应中孔壁上的单层到多层吸附。在很少吸附剂中的一些中孔或微孔炭表现出V 型水吸附等温线,像III型吸附等温线一样,吸附剂- 吸附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吸附质- 吸附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相比非常弱,这当然包括水分子形成氢键的情形。Ⅵ型吸附等温线相当稀少,但具有特殊的理论意义,其代表在均匀非孔表面如石墨化炭上逐步形成的多层吸附,每一台阶高度提供了不同吸附层的吸附容量。Fig .1-11 IUPAC classification of adsorption isotherms 图 l-11按照国际纯理论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 划分的吸附等温线类型吸附等温线是由不同孔径按其所占总表面积或孔容的比例进行吸附的叠加,对于狭缝型孔隙,...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吸附等温线的分类以及吸附机理简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