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问呼吸功、浅快呼吸指数是如何算出来的?因此有必要讲解一下在面对呼吸机上琳琅满目的呼吸参数时,如何学习,如何抓住重点。对于初次接触呼吸机,还没有来得及看书、参加各种学习班的朋友,一定要掌握的几个参数有:潮气量、气道压力、呼吸频率,它们分别代表容量、压力、时间。首先必须把呼吸机工作原理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用嘴吹气球,呼吸机就是嘴,气球就是肺。用力吹气球,气球变大,力小了,气球也小了;力太大,气球会爆,力太小,气球就吹不起来。「力」就是气道压力,用厘米水柱表示(cmH 2O),「大小」就是容量,用毫升表示(ml)。然后我们开始看下面的呼吸波形。以这幅图为例,上下两个波形,横坐标都是代表时间,上面的波形纵坐标是压力,单位是cmH 2O,下面的波形纵坐标是容量,单位是ml。红色曲线代表呼吸机提高气道压力,从基线逐渐上升至最高值约20 cmH 2O,肺内的容量开始增加,从0 上升到顶点约400 ml 。蓝色曲线代表呼吸机降低了气道压力,于是肺内的容量变少,从400 ml 逐渐将至0 ml 。400 ml 即为潮气量。 吸气时间大约是1 秒,呼气时间大约是秒,推测出患者一分钟呼吸频率大约是60/ = 24 次,吸呼比是1:。作为机械通气最为重要的三个呼吸参数,潮气量、气道压和呼吸频率应该被记在每日的病程记录中。每个患者理想的潮气量、气道压、呼吸频率均不同。如果与前一段时间的呼吸参数相比,当潮气量降低、气道压升高、呼吸频率增快时,往往提示病情出现恶化,需要及时寻找原因。万万不能等到氧饱和度开始降低时才去寻找原因,此时病情已被极大延误。「及时」发现潮气量、气道压、呼吸频率的变化,是对大多数呼吸机使用者的基本要求,能将这一点做好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临床中绝大多数机械通气相关的不良事件都与没有「及时」发现这三个参数的变化有关。绝大多数机械通气的临床问题就是:发现这三个参数的变化—— 寻找其发生变化的原因。对于能够熟练理解压力与容量关系的朋友,就可以去看教科书或者参加各种机械通气学习班了。其中涉及的呼吸力学参数则相对难理解,实际运用中也并不是说离了这些参数就「寸步难行」。为什么不推荐朋友们先看教科书或者先参加学习班呢?其中一个原因是,「吹气球」比看书简单。其次,教科书涉及的参数需要在特殊的通气模式下测定,实际中往往不容易做到这点。教科书式的参数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气道阻力、顺应性(弹性阻力)。其测量条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