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与法制建设和谐社会与法制建设阅读次数: 886 莫纪宏和谐社会是建立在各种社会关系有机协调基础之上的,而法律的一项重要社会功能就是通过制定调整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则,来保证社会关系的协调和稳定。 因此,法制建设与和谐社会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 法制建设的一个根本宗旨就是建设和谐社会。 一个崇尚法治精神的社会肯定是社会关系协调发展的社会,一个法制健全的社会相对于法制不健全的社会来说,更容易达到社会和谐的状态。 我国现阶段所从事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从本质上来说是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 因此,只有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进一步贯彻落实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的治国方略, 才能真正建立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一、建设和谐社会对法制建设提出的基本要求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这一过渡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层出不穷, 因此,法制建设的任务也特别繁重。由于法制建设往往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从体制上来看,法制不健全往往会成为阻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 是我国当前社会不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 《决定》明确规定,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原则是: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由此可见,法制健全,社会才能和谐;法制不健全,社会也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是建立在完备的社会主义各项法律制度基础之上的。二、法制建设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法制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密切联系首先表现在法制建设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法制是保证社会公平正义的主要途径。 《决定》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 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2、“法律制度” 和谐的基本要求。《决定》对“法律制度”自身的和谐提出了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