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农民增收面临的困难与对策选择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选择熊桉2006年第6期——第一要务农民收入问题,不仅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稳定,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近几年来,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农惠农政策,XX省采取一系列有效举措,使农民收入有了较快的增长,但农民增收的基础仍很薄弱。根据湖北实际,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促进农民增收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城镇化为依托,以产业化为纽带。在具体对策上,主要是抓好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科技创新等。——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关键是瞄准调整方向。目前,农业仍然是农民就业、增收的主要途径。因此,必须充分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效增收潜力,关键是要瞄准调整方向,推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一方面,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湖北农业要从传统粮棉种植业偏重的结构,转移到农林牧渔业并举的大农业结构。从县域资源禀赋条件出发,推动具有比较优势的畜牧、水产养殖和蔬菜、花卉种植以及林果业发展,形成新的农业支柱产业;按照国际食品卫生与质量标准,加快建立一批肉、蛋、奶、鱼、果、菜等绿色食品基地,大力发展优质、无公害农产品,推动创汇农业发展。另一方面,突出特色,优化区域布局。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平原地区重点发展优质稻、优质油、优质猪、优质鱼和水生菜;丘陵地区突出发展专用小麦、玉米、小杂粮和牛、羊;山区重点发展果、茶、药和草食畜禽;城XX县区突出发展设施农业、高科技农业,重点发展“菜篮子”产品。通过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拳头产品。——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重点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湖北已经推行了十几年,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发展还很不够,目前有影响、有实力的龙头企业较少,且龙头企业的规模偏小,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链条较短。农民从田、第1页共4页水、圈里生产的农副产品基本上还是直接进入市场,没有经过深加工,产品档次低、收益小。企业加工能力不强,加工档次不高,这是导致农民增收难的一个重要方面。食品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标志,现代农业发达国家都在2-3∶1的水平。而我国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在0.3-0.4∶1之间,其中西部地区仅为0.18∶1,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与地区。湖北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潜力很大,要围绕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业整体效益,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农产品加工不仅可以改变农产品的形状和特性,延长供应时间,而且还可以吸收大量的劳动力,使农产品成倍增值。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需求的多样化,食品加工业需要进一步加快发展,食品业的发展前途十分广阔。农业集约型增长必须把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运输销售业有机地联结成一个整体,实现专业化和规模经营。要大力培植能够网络农户闯市场的龙头企业,运用市场机制引导乡镇企业、民营企业与国内外知名加工企业合资合作,把龙头做大做强;要统筹农业和工业的关系,鼓励企业围绕粮食、棉麻、肉类、水产、乳品等重点,提高农副产品加工增值能力,切实转变主要依靠出卖初级农产品的农业增长模式。——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核心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科技进步是农民增收的主推力量。提升湖北农业科技的整体水平,一是要组织实施农业科技攻关和先进技术的引进,加强市(州)、县(市、区)农业科研机构建设,集中优势力量,研究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技术难题。二是要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做到技术人员到户、科技成果到田,加快稻谷、油菜、水果、生猪的优质化进程;推广有机农业、动植物病虫害防治、节水灌溉技术。三是抓好农业生产指导信息网络、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农产品市场营销信息网络建设,使农业生产能够与市场对接,提高农业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四是通过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素质,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广大农民更新知识结构。——引导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着力点是促进农民非农就业。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第2页共4页与就业,仍然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对策。目前大量农民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