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推进“两个率先”的重要阶段。为进一步加快全市农业机械化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发挥农机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巨大作用,推进“两个率先”进程,特制定 X 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十一五”规划。 一、X 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一)“十五”期间全市农机化工作成绩显著 “十五”期间是我市农业机械化迅猛发展和取得显著成绩的时期。全市农机工作紧紧围绕实现农业机械化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富民强市”的奋斗目标,积极组织实施水稻生产机械化工程、农业结构调整配套机械化工程、农机服务体系创新工程和农用航空技术应用工程。为农民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显著提高。至====年,全市拥有农机总动力===.==万千瓦,比“十五”期初的===.==万千瓦增加==.==万千瓦,每百亩耕地平均拥有农机动力由==.=千瓦提高到==.=千瓦;拥有大中型拖拉机====台,小型拖拉机==.=万台,比“十五”期初的==.=万台增加=.=万台;联合收割机由====台增加到====台;水稻插秧机由“十五”期初的==台增加到===台;精少量播种机=.=万台,农用飞机=架;推广了一批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农机具的大量增加,大大提高了全市农业机械化作业程度。全市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年全市机耕水平达==,机植保达==,机排灌达==,主要粮食作物机播水平达==%、机收水平达==%。其中三麦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和==,三麦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水稻机械化收获水平达==,较“十五”期初提高了==.=个百分点;水稻机械化插秧=万余亩,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约为=%。农业机械化作业领域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发展空间不断扩大。 =、农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十五”期间全市农机部门积第 1 页 共 11 页极组织开展跨区作业工作,推进农机跨区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年全市共组建跨区作业服务队===个,组织参加跨区作业的机手近=万余名、联合收割机达====台,跨区作业市场南到 X,西达 X,北至 X 等==个省市===多个县市区,为我市农机手创收=.=亿元。引进外省市联合收割机====台,进一步满足了我市农民的用机需求,提高了全市农机化作业水平。农机跨区作业还催生了农机服务组织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