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英文科技专著:准备原稿的注意事项有哪些?众所周知,出书质量和原稿质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尤其是那些出版周期短,出版日期紧迫的图书,原稿交付到出版社以后,进行大尺度的编辑加工或改写几乎是不可能的。在目前的出版潮流下,科技出版商们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依赖作者提供高质量的原稿,尽量减少后期编辑的数量和难度,以确保出版速度和质量。有些作者对英文出版的流程比较熟悉,有些作者写得多了,对原稿的写作要求也门清了。但绝大部分作者并非如此,尤其是新手,对此知之甚少。大部分出版商的网页上,有介绍原稿具体要求的作者须知(GuidetoAuthors),但每个出版商有自己的要求尺度和范围,内容不尽相同。但归纳起来,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原稿格式:目前科技图书的原稿绝大部分是电子版的,手稿几乎绝迹了。但格式依旧延续以前手稿的双行打字,就是字行之间要空一行。英文字体一般用泰晤士体(Times),字号是11或12号。第二是文件形式:绝大部分的原稿要求采用Word。如果公式多的原稿,可以考虑用LaTex。有些出版社向作者提供LaTex的格式模板(template)。第三是内容细则:不同的出版社对细则的要求不一样,作者要仔细阅读网上的作者须知,或向出版社联系人索要最新的规定。在对稿件的细则要求里,最常见的有以下内容:拼写(Spelling):拼写分为美式和英式拼写两种。因为图书市场的分布不同,每本专著的拼写要求也不一样。一旦决定采用哪种拼写,就要全文统一,包括内容和书的封面,封底。这对编辑书(edited/contributedbook)尤其重要。因为除了该书的编辑以外,每个章节是由不同的作者写的。大部头的书会涉及几十位作者,所以统一行事很重要。否则原稿内两种拼写共存,交稿后再统一会既费工费时,还容易造成不必要的疏漏。公式(Equations):公式多的书最好用LaTex书写,但如果一定要用Word,公式部分最好用适宜表述公式的软件,比如MathType。尽量避免把公式用插图或PDF的形式粘贴到Word文件里。这样的公式排版的时候不能在校样里直接复制和粘结,要重新做公式。既麻烦,也容易出错。公式的编号一定要准确,最好是章节内连续编号。每章从头开始排序,最好避免整本书连续编号。插图(Figures):所有的插图最好每个章节集中起来,单独成立一个文件交付给出版编辑。文件可以是TIFF,JPG,EPS或Word等。不论是黑白还是彩色图,都要清晰,分辨度(resolution)要至少500dpi(dotsperinch)。图注要和插图匹配。如果一个图里有几个小图,标注要明显,而且图注里最好分开注明。如果因为作者个人资源所限,原图质量不能达到预期的,需要出版社帮忙后期处理的,在交稿时要和出版编辑交代清楚。表格(Tables):表格的处理和插图一样,最好每一章单独集中。表注要清楚明了。超大的表格最好分成几部分,表格内尽量避免插图。参考文献(References):英文书籍和期刊相似,有几种通用的参考文献格式,比如APA,Vancouver,等等。作者在下手准备参考文献之前,最好按出版社的要求准备。对编撰的专著,编者最好和所有的写稿人事先沟通,大家都采用同样的参考文献格式。在写作过程中,著作里引用的文献,均要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以减少编辑后期的询问或质疑。引用许可(Permissions):所有的图表,如果在以前的出版物中发表过,再次使用会涉及引用许可的问题。目前出版商大部分要求作者自己解决。做好的办法是避免引用他人的图表,如果不可避免,最好尽早解决。脚注(Footnotes):之前印本的科技书里,脚注很普遍。但如今电子版里脚注越来越不受欢迎,尤其是排版商和读者都不太喜欢。主要原因是电子书不像纸版书,只有屏幕界面,没有纸版书翻页的概念。脚注只好随机地“浮动”在屏幕上,容易造成误解会干扰阅读。所以如果可以用参考文献代替或着以“后注”(Endnote)的形式统一放在章节的最后,也许不失为一种折中的解决办法。摘要(Abstracts):摘要是科技图书电子版的产物,主要目的是有利于读者查询和检索。一般要求是300字左右。而且科技书里摘要只出现在电子版中,但也有例外的时候。关键词(Keywords):关键词和摘要一样,目的同样是方便读者在最短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