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题目:教材引路,开启中段习作之门单位:河东办事处 新西小学姓名:梁煜22015 年 4 月 3 日教材引路,开启中段习作之门【摘要】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的起步阶段,让教材引路,由句延伸,以段为本,统筹成篇,将教材由“僵”变“活”,不仅能有效减缓习作教学的坡度,积极消除学生“怕写”的习作心里障碍,更能充分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能力与品质。 【关键词】中段习作 由句延伸 以段为本 统筹成篇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课文是一个例子,凭着它可以教会学生举一反三的本领。”所谓的举一反三,习作教学中也同样适用即教会学生把自己在课文中学到的各种写作方法,巧妙地适时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去,这样就能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有文可依。三年级是小学语文习作的起步阶段,既是低段孩子说话、写话的延续,又是高段孩子作文的前奏。在这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让学生能够带着愉悦的心情轻松进入习作之门,就显得尤为重要。让教材引路,由句延伸,以段为本,统筹成篇,将教材由“僵”变“活”,不仅能有效减缓习作教学的坡度,积极消除学生“怕写”的习作心里障碍,更能充分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能力与品质。一、由句延伸,打好基础在习作的教学中,听、读、说、写能力是一个系统的形成,中段的课文开始按记叙文的知识规律和学生的认识规律,编排读写结合训练的顺序。总的顺序则是句、段、篇,具体来说,是从一句四素(时、地、人、事)完整练起,接着练写事件的主体(经过)部分,结合练三种叙事(事序、时序、地序)的基本方法,穿插练场面描写和景物描写。总之,本着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不断提高,多层次的系统训练和整体中有部分,从部分到整体,多角度训练的原则设计。一、二年级时学生写话的练习做得比较多,因此在写话通顺上基本不成问题,习作入门的关键即落在如何写得生动上。如:三年级上册第 11 课《秋天的雨》中,有一处对于句子的仿写。▲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我引导孩子从例句中获取信息,抓住事物的颜色、形状、特征,并且加入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则能让句子瞬间充满生命力。3学生习作:▲大象的耳朵像一把把芭蕉扇,扇哪扇哪,扇走了夏日的闷热。▲随风飘荡的柳条像小姑娘的长辫子,飘呀飘呀,展现了无限的春意盎然。▲飘落的叶子像一只只飞舞的蝴蝶,飞呀飞呀,送来了秋的清凉。二、以段为本,扎实训练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