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回忆与思考• (1) 实验法的一般步骤有哪些?• (2) 平时我们观察微小物体是用什么观察的?• (3) 地球上生物种类繁多,但是他们所表现的生命活动的特征却大同小异,为什么呢? 你答对了吗?• 实验法的一般步骤是: 1. 发现并提出问题;2. 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3. 作出假设;4. 设计实验方案; 5. 实施实验并记录; 6.分析实验现象; 7. 得出结论。• 放大镜,显微镜等。• 原来除病毒外的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踏上新的征程• 细胞是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那么是不是所有生物都是由很多细胞构成呢?用 3 分钟认真看完课本 33 页的内容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除病毒外的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我们分为两种: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绝大多数细胞微小,不能用肉眼观察。所以要观察到细胞要借助显微镜,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显微镜有哪些部分构成。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图显微镜各构件自述•( 1 )目镜:装在镜筒的上端,通常备有 2 - 3 个,上面刻有 5× 、10× 或 16× 符号以表示其放大倍数。•( 2 )镜筒:连在镜臂的前上方,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 •( 3 )粗准焦螺旋 ( 粗调节器 ) :大螺旋称粗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作快速和较大辐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象。 •( 4 )细准焦螺旋 ( 细调节器 ) :小螺旋称细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缓慢地升降,多在运用高倍镜时使用,从而得到更清晰的物象,并借以观察标本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的结构。 •( 5 )转换器:调换物镜。•( 6 )物镜:装在镜筒下端的旋转器上,一般有 3 - 4 个物镜,其中最短的刻有“ 10×” 符号的为低倍镜,较长的刻有“ 40×” 符号的为高倍镜 。•( 7 )镜臂:提握镜身。•( 8 )压片夹:固定玻片。•( 9 )通光孔:使光线入射。• ( 10 )载物台 ( 镜台 ) :在镜筒下方,形状有方、圆两种,用以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一通光孔,我们所用的显微镜其镜台上装有玻片标本推进器 ( 推片器 ) ,推进器左侧有弹簧夹,用以夹持玻片标本,镜台下有推进器调节轮,可使玻片标本作左右、前后方向的移动。• ( 11 )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 ( 12 )反光镜:装在镜座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