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 ( 宋 )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再别康桥徐志摩徐志摩( 1897—1931 年),原名徐章垿,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 1910 年接受“新学”,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 1918 年赴美学习银行学, 1920 年赴英。在英国他受到 19 世纪浪漫主义诗歌和其他西洋文学的熏陶,开始创作诗歌。 1922年回国,历任北大、清华教授,经常发表诗作,是诗坛难得的才子。 1931 年 11 月 19 日从南京乘飞机飞往北京的途中飞机失事,不幸罹难,魂断泰山脚下,时年 34 岁。诗作代表《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散文集《落叶》等。 “ 三美”理论是闻一多(与徐志摩同为新月社的诗人)先生 1926 年在《诗的格律》中提到的,他认为诗歌应该具备:音乐美(音节美)、绘画美(词藻美)、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梁遇春(著名散文家,被称为“中国的伊利亚”)为徐志摩先生的祭文题为《吻火》,英译“ kiss fire” 。 这首诗作于志摩先生第三次游欧的归国途中。时间是 1928 年 11 月 6 日,地点是中国海。但他这次重游康桥的时间是在 7 月底。他在英国哲学家伯特兰 · 罗素家留宿一夜后,事先没有通知任何人就怀着激动的心情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旧识。作者年轻是在这里读书、生活,结识了很多英国朋友,对此地他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遗憾的是事先没有联系,朋友们都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静静地陪伴着他。于是,这里的每一片土地,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他重游的足迹,过往的生活景象一一浮现。由于当时作者还有约会,未能及时记录这次重游。直到他在回国途中才执笔记下了重游康桥的切身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