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城市规划管理模式探索思考 一、社会背景分析 (一)信息化成为主导 目前,全球已掀起一股信息高速公路规划和建设的高潮,国际互联网上相连的计算机已近达数千万台,全球有数亿人在网上进行信息交换和各种业务处理。当前,我国也已进入数字化的信息时代,信息事业蓬勃发展,信息网络初具规模,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尤其随着地理基础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给城市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土地管理已经步入现代化管理的行列,高效、便捷、快速成为信息网络效益的代名词。信息化已成为社会的主导,各行各业都在积极靠拢。 (二)管理程序法制化 随着行政许可法的颁布,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减少行政诉讼,成为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并且探讨新的规划管理模式,切实杜绝商业贿赂,廉洁勤政,也成为大家都在积极思考的问题。许多城市通过网上办公的实现,减少了管理人员与建设单位的面对面接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随着我国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健全,大家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越来越强烈,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小到维护自身利益,大到维护城市公众利益,主管部门每年所接收到的反馈信息在逐步增加,城市氛围中重视的规划气氛越来越浓厚。我们在深感欣慰的同时,也感到了肩负责任的重大,城市规划涉及千家万户,影响方方面面,只有搭建好与社会各界沟通交流的桥梁,才能真正提高规划地位。 二、当前规划管理模式中面临的几个问题 (一)管理细化,质无差别 自 1995 年规划管理机构成立至 2003 年全市规划管理工作垂直上划以来,规划管理力度在逐步加强,工作制度在不断完善,工作程序越来越规范。我们认真分析多年来的规划管理手段和方式,发现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仅仅是在管理深度和细度第 1 页 共 30 页上有所增强,管理模式基本是一成不变。而当前,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规模的逐年增大,造成了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等诸多方面的压力,且城市规划管理人员相对较少,城市规划任务繁重,问题复杂,行政效率急需提高,如果我们还是停留在十几年以来固有的以人工制图、审图为主的规划管理模式,规划管理手段将会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和需求。 (二)基础薄弱,数据缺乏 纵观当前现状,城市信息化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没有数据或没有准确的数据。长期以来,由于认识不足、投入不足、技术装备落后等原因,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数据信息的需求与现实性差的矛盾愈加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