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新课程课程设置方案(试行)按照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总体部署,自2007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起,北京市普通高中全部进行课程改革实验。为体现新课程“适应社会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的特点,落实《北京市实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课程安排指导意见》,同时兼顾朝阳区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新课程课程设置方案(试行)》,请各校参照执行。一、高中课程结构朝阳区高中课程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1、学习领域高中课程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2、科目每一个学习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八个学习领域共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共12-13个科目。3、模块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关系。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二、课程说明及课程设置(一)课程说明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组成,并通过学分来描述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普通高中学生须修满三年并且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的学分,总学分达到144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必修116学分、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所设置的选修模块至少获得22学分、学习学校自主开设的选修模块至少获得6学分。必修116学分包括:语文10学分、外语10学分、数学10学分、思想政治8学分、历史6学分、地理6学分、物理6学分、化学6学分、生物6学分、技术8学分(其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各4学分)、艺术6学分(或音乐、美术各3学分)、体育与健康11学分、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学生修满144学分之后,还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发展潜力选修更多的模块,并获得更多的学分。高三下学期学校开设一定的选修课,同时安排总复习。(二)课程设置(见附表)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课程模块设置分为四个层次五种类型,即:必修模块、必选模块、选修模块(含指定选修模块和建议选修模块)和校本模块。1(三)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建议1、各校严格按照《北京市实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课程安排指导意见(试行)》》中有关研究性学习活动时间的规定合理安排课时。建议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课时安排,例如<方案一>:每学期安排在课表里固定开课时间为15周,每周2学时(共计30学时),学期中段集中安排一天全天开课(8学时)、学期末集中安排两天全天开课(共计16学时),每学期共计开课54学时,学年开课共计108学时;<方案二>:每学期安排在课表里固定开课时间为18周,每周1学时,共计18学时。学期中段安排1天半(12学时),学期末安排3天(24学时),共计54学时,学年开课总计108学时。2、关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课题(或项目),可以从北京市基教研提供的课题资源中选取,也可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开发设计。(四)社会实践及社区服务贯穿高中三年,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计实施。表朝阳区普通高中课程安排指导表(参考)学习领域科目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上学期下学期上学期下学期上学期下学期学段1学段2学段3学段4学段1学段2学段3学段4语言与文学语文语文1(必修)/4语文2(必修)/4语文3(必修)/4语文4(必修)/4语文5(必修)/4选修Ⅰ:系列1:诗歌与散文,系列2:小说与戏剧,系列3:新闻与传记,系列4:语言文字应用,系列5:文化论著研读(至少8学分)英语英语1(必修)/4英语2(必修)/4英语3(必修)/4英语4(必修)/4英语5(必修)/4文理方向指定至少选修系列Ⅰ中6、7、8三个模块(至少6学分)。建议在选修系列Ⅰ中9、10、11三个模块和选修系列Ⅱ中所开设的模块中进行选修。数学数学数学1(必数学2(必修)/4数学3(必数学4(必修)/4数学5(必修)/4文科方向指定至少选修模块1-1、1-2。(至少4学分);理科方向至少选修2-1、2-2、2-3、《几何证明选讲》、《坐标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