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学习目标”表述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宝鸡市教育局教研室 高继堂在高效课堂教学中,导学案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工具。而在导学案中,学习内容的提取,学习方法的指导,检测训练的设计,都必须围绕学习目标这个中心来展开。在学习目标的萃取、表述方面,依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下面通过几个案例逐一进行分析。一、混用学习目标和知识点例一:八年级物理《力》导学案导学目标知识点: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评析:这一案例是将学习目标和知识点两个概念混为一谈。知识点是具体的、零碎的,是学习内容的逐项分解和细化,目标则是方向性的指引和预期学生将要达成的学习结果。如果偏离了目标,知识点的学习就会变得毫无边际。表现在课堂上往往是贪多求全,面面俱到,无限制地拓展,什么都讲到了,什么都学习了,却不知道本节课的关键和重点是什么,这样的教学最终变成了“空心教学”。这种现象,在以教师讲授为主、过分强调知识面全覆盖和重复训练的应试课堂中屡见不鲜。二、生搬硬套三维目标例二:八年级思品《培养亲社会情感》导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和感受社会的美好。2、能力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社会问题,正确认识社会现象的能力。3、知识知道生活是美好的,美好的生活和社会的美好紧密相连。例二中出现的导学目标,其实质是对新课程总目标 “三个维度”的机械移植,这是对新课程总目标的简单迎合,这种错误的做法在新课程改革初期普遍存在。这类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对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等概念辨识不清造成的。简单来说,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课程目标,而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就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则可根据层次的不同又分为学年(学期)目标、单元(主题)目标和课时目标。落实到具体某一节课的学习上,其目标则是它的上位概念——教学目标的“具体而微者”。某一节课的导学目标(教学目标)应该在“三个维度”的指导下,综合考虑单元目标、学生的预习后的具体情况以及教学资源利用等因素来确定,而不是直接根据“三个维度”这个课程目标来确定。何况生搬硬套三维目标来提取、表述某节课的课时目标,对老师来讲,本身就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三、目标主体指向错位例三:七年级下 数学《平方差公式》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进一步使学生掌握平方差公式。过程与方法:掌握平方差公式特点,能熟练运用公式。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理解数学公式与文字表达式在应用上的差异。例三中存在的问题有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