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春风 •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这两段文字都写了子路极富个性的语言和孔子对他的态度。• 1 .你从子路的言语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率真(直率)、不谦逊。(答“胸无城府”、“粗野”不给分。)• 2 .为什么孔子对子路所言持否定态度?• 因为孔子非常主张为人要谦虚礼让,讲究礼节。子路不知谦让,本身就不符合“礼治”之道,所以孔子要“哂之”了。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本段文字是《 < 论语 > 选读》中《沂水春风》的节选。“子路率尔而对曰……”,众人对子路的“率尔而对”都持否定态度,包括孔子,以“夫子哂之”为证。你能否从子路自身出发并结合当代的社会形势作逆向思考,为“子路率尔而对”找点正当的理由?请分点表述。•① 子路是素怀大志才抢先答的。孔子曾说“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如果说他自负,那他也是有资格的。•② 孔子倡导谦让,也不必用在课堂讨论上,否则,谁来充当出头鸟?又如何形成热烈活跃的课堂气氛?孔子的这一番开场白岂不失去意义?•③ 当年毛遂如果怕被人斥为“不让”,不敢自荐也就无法发挥他的作用,也许赵国就会早几十年被灭掉。•④ 当今的年轻人更应像子路那样大胆言志、敢于献才,不怕别人哂笑,才有机会让社会了解自己,挑选自己。 •有人认为孔子“与点”是因为“道不行”,曾晳的暮春咏归图,正是孔子“乘桴浮于海”心境的反映;也有人说孔子“与点”是因为曾晳的暮春咏归图,正是儒者大同理想实现后的写照。请结合你对孔子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1 )曾点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理想生活图?•描绘了一幅师生暮春郊游的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 2 )孔子为什么赞同曾点的想法?•① 孔子虽然热衷于人世,但多次碰壁后心灰意冷,知道自己“道之不行”,有“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之叹。曾点的志向,表明他“知时而不求为政”,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