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防洪新理念的几点思考为了贯彻《水法》和《防洪法》,全面体现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巴林左旗实际的防洪减灾体系是一个亟需研究的问题。时代要求水利规划工作对防洪新理念和相应的防洪建设方略作更多的思考。1 巴林左旗防洪面临的形势纵观历史,旱涝交替、大旱大涝和干旱持续时间越长大水发生的机率越大,这是巴林左旗灾害性气候的基本特征。“98”洪水总量是 20 世纪巴林左旗发生过的最大洪水,但突发性的局地暴雨使各河都存在发生超标准洪水的可能性。例如“ 7.17”洪水总量仅及“98” 洪水总量的 1/4,但部分河道洪峰已超过了“98”洪水。50 多年来巴林左旗人类活动影响造成洪水变差明显加大,平时无水,“突发性洪水”使人猝不及防的特点更为突出。21 世纪巴林左旗社会经济发展对防洪安全保障的要求将大为提高。现有单一的防洪工程体系与新的防洪减灾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已日渐显现。城镇化进程,工矿企业、乡镇企业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得同样规模洪水所造成的损失明显增加;现代社会对金融、交通、信息、通讯、计算机网络以及供电、供水、供气系统的依赖性大为增强,洪灾波及范围扩大,影响更为严重。为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防洪工程结合生态环境恢复是一种正确的选择。巴林左旗必须长期坚持确保林东镇和重点工矿企业的防洪战略。但确保确保林东镇和重点工矿企业等重要目标引发的损失及其直接、间接不利影响会更加严重。另外,就目前巴林左旗发展水平衡量,现有规划单纯依靠工程措施全面提高防洪标准,投入巨大,在经济上似不可行。因此,21 世纪要求巴林左旗防洪减灾工作进行战略性调整。2 新的防洪减灾理念2.1 辩证治水思想的体现巴林左旗防洪工程体系的逐渐形成,为实现“提供安全保证”目标奠定了基础,也为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和生态环境改善创造了条件。未来防洪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需以河系为单元,在现有防洪工程系统的基础上,借鉴洪水风险管理理论,按照系统集成观点,兼顾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恢复,选择多目标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优化组合的综合治水策略。要辩证地看待洪水。首先,洪水的发生有害也有利,在巴林左旗,暴雨洪水是水资源补给的重要形式,也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条件。巴林左旗较高标准的骨干防洪工程为有效控制、安全利用洪水提供了条件,辅之以科学调度运用和洪水利用工程建设,已能够兼顾洪水的兴利目标;其次,现有防洪工程可控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