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经济师考试《财政税收》财政的概念一、2011年初级经济师考试财政现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存在着财政现象,人们总是主动或者被动的参与着财政活动。人们参与财政活动,都是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特征的具体体现。二、财政的起源国家财政既是一个经济范畴,同时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国家财政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一)原始公社制度下,没有独立意义的财政(二)财政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原始社会末期,发生了社会分工,出现了商品生产,出现了剩余产品,这样就为国家财政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处理原始公社内部事务的氏族组织逐步地演变为国家。在整个社会产品分配中,就分化独立出一种由国家直接参与的社会产品的分配,就是财政分配。奴隶制国家的出现,为奴隶制国家财政的产生提供了必然性。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物质基础,成为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财政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例题1」财政产生于()。A.原始社会末期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答案:A解析:教材第五页内容。「例题2」国家财政产生的条件是()。A.生产力的发展B.国家的出现C.剩余产品的出现D.阶级的出现E.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答案:ABCD解析:财政产生的条件分为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两大类,共五方面。三、财政的一般特征(一)财政分配的主体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在任何社会形态下都是如此。财政分配以国家存在为前提,由国家来组织进行,国家在财政分配中居于主导地位。这是财政分配区别于其他分配范畴的基本特征。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它包含几层含义:第一,国家是财政分配的前提;第二,国家在财政分配中处于主动的、支配的地位;第三,财政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集中性分配。(二)财政分配的对象从财政分配的实际内容来考察,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三)财政分配的目的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这种需要属于社会公共需要。所谓社会公共需要,是指向社会提供公共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社会公共需要具有四个特征:第一,社会公共需要提供的公共产品,其效用具有“不可分割性”;第二,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的产品不具有排他性;第三,社会成员享用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无需付出代价或只需付出少量的费用;第四,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来源只能是剩余产品价值的一部分。社会公共需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保证执行国家职能的需要(典型的社会公共需要)。如国防、外交、普及教育等。(2)准社会公共需要。如高等教育、医疗事业。(3)大型公共设施。如邮政、民航、电力和城市公共设施等。注意:教材上每一个层次的代表行业是考察的重点内容。「例题3」我国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A.cB.vC.mD.c+m答案:C解析: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剩余产品,即m.「例题4」财政的一般特征包括()。A.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B.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是个人收入C.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D.财政分配的制度是经过行政程序建立的E.分配的形式主要采取交换方式答案:AC解析:财政的一般特征包括财政分配的主体、对象和目的三方面,故排除DE选项,B选项错误,应为剩余产品。四、公共财政理论财政:西方通常称为公共财政、公共部门经济、公共经济。公共财政的理论基础:“公共产品”和“市场失灵”理论(一)公共产品及其特征含义:美国经济学家萨谬尔森的定义:纯公共产品是指这样的产品,即每个人消费这种产品不会导致他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特征:公共产品私人产品效用不可分割性可分割性受益非排他性(核心特征)排他性取得方式非竞争性(核心特征)竞争性提供目的非盈利性盈利性1.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公共产品是向整个社会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与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同享有,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个人或者社会集团享用。典型事例如“国防”。依据受益范围的大小,可以将公共产品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