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006 年 1 月 20 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 序 言 “十一五”时期(2006~2010 年),是江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制定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十一五”期间江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是全省各级政府和部门依法履行工作职责,编制和实施各类规划、计划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全省人民共同努力的行动纲领。 专栏 1: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规划的功能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规划是政府对国民经济和社会中长期发展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做出的战略谋划与总体部署,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从“十一五”开始,国家将中长期发展“计划”改为“规划”,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发展理念、政府职能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发展规划具有阐明政府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有效配置公共资源、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基本功能,是战略性、政策性、指导性和约束性的规划。根据国家对发展规划的定位,规划中的量化指标分为预期性和约束性两类: 预期性指标:是体现政府战略意图、引导未来发展方向的指标,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政府通过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政策引导社会资源配置,使市场主体行为方向与政府希望的发展方向尽可能一致。 约束性指标:是体现了政府意志的指标,是政府向人民作出的承诺,是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和同级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手段确保实现。 第一篇 发展背景和发展阶段第一章 “十五”发展成就“十五”期间,全省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富民强省、“两个率先”目标,弘扬“三创”精神,实施五大战略,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协调发展,提前实现了“十五”计划的主要发展目标,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展顺利,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台阶。经济实力快速提升。2005 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272.12 亿元,年均增长 13.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24515元。财政总收入 3124.8 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1322.68 亿元。经济增长效率明显提高,资本产出率由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