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电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 ——基于“钻石模型”的分析专业 2004 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生:赖世胜 指导教师 : 肖慈方内容摘要:国际竞争力兴起于 20 世纪 80 年代,90 年代成为世界热点,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波特教授的竞争三部曲——《竞争战略》(1980 年版)、《竞争优势》(1985 年版)、《国家竞争优势》(1990 年版),建立了涵盖企业国际竞争力、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家竞争力在内的多个理论分析模型,从而对国际竞争力的理论研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经济自由化、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一体化的今天,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凸显为产业间的国际竞争力。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的国际竞争力的强弱,正是由其主要产业的国际竞争的强弱决定的。2001 年,美国《家电》杂志对全球前十位家电制造商进行了排名,有 3 家美国公司、2 家欧洲公司和 4 家日本公司,中国仅海尔1 家,名列第九。①对我国家电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探讨起源于这样一种现实的挑战:我国依靠什么力量应对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的挑战?我国的民族经济如何得以存续和发展?我国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如何调整家电业改革的思路和战略?政府在宏观政策上应该进行哪些应对性的改革举措等等。目前中国是世界家电的制造大国,但不是世界家电的制造强国。家电制造业是国内开放最早的行业之一,市场化程度较高,已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该行业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中国家电产业的竞争优势在于中低端产品和加工组装,但高科技家电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与跨国家电企业相比仍处于劣势。目前,中国家电制造业产能已经严重过剩,但仍然有新进入者加入竞争行列,导致产业结构趋同与能力过剩问题继续升级。中国的家电业凭借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在国内、国际上将价格大战白热化,但是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并不是不可动摇的。同时,低价竞争也使中国家电业遭遇接连不断的反倾销。2005年 8 月,土耳其对中国彩电征收 50%反倾销税②。仅仅依靠劳动密集型加工的比较优势,迟早不利于产业的发展。要提高我国家电业的国际竞争力,我们必须寻找新的路径。本文回顾了中国家电业发展的 20 多年的历程,在此基础上分析该行业的① 人民网:2001 年 3 月 21 日,美国《家电》杂志纵论全球家电格局海外市场业绩出色 海尔跻身世界家电十强:http://past.people.com.cn/bike/viewnews.btml?id=422181,访问时间,2006.09② 资料来源: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