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章 支 原 体 支原体(mycoplasma) 是一类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 膜 含 固 醇 , 能 通 过 0.45m 滤 菌 器 ; 但 呈 二 分 裂 繁 殖 , 含 DNA与RNA 。支原体是目前所知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繁殖的最小微生物。过去曾称为类胸膜肺炎微生物(pleuropneumonia-like organism, PPLO),由于它们能形成有分枝的长丝,故称之为支原体。第一节 概 述 支原体因其没有细胞壁故归属于柔膜体纲(Mollicute) 的支原体目(Mycoplasmatales) 。下分3 个科: 支原体科(Mycoplasmataceae); 无胆甾原体科(Acholeplasma-taceae), 生长时不需要外源性胆固醇; 螺原体科(Spiroplasmataceae), 生长至一定阶段呈螺形。在支原体科中又分支原体(Mycoplasma)和脲原体(Ureaplama) 2 个属。支原体属现知有64个种,而 脲 原 体 属 仅 2个 种 。 其 中 对 人 致 病 的 主 要 为 肺 炎 支 原 体( M.pneumoniae)、 人 型 支 原 体 (M.hominis)、 生 殖 器 支 原 体(M.genitalium)、 穿 透 支 原 体 (M.penetraus)和 溶 脲 脲 原 体(U.urealyticum) 。 一、生物学性状 形 态 与 结 构 支 原 体 是 原 核 细 胞 生 物 中 最 小 的 , 大 小 一 般 在0.2~0.3m,很少超过1.0m 。最外层是细胞膜,由蛋白质与脂质组成的三层结构。内、外二层主要是蛋白质,中间层为脂质。在脂质中固醇约占36% 。凡能作用于固醇的物质,如二性霉素B 、皂素、毛地黄苷等能引起支原体细胞膜的破坏而死亡。有的支原体在细胞膜外还有一层由多聚糖构成的荚膜,有毒性,是支原体的一种致病因素。 支原体以二分裂繁殖为主,也见出芽、分枝或由球体延伸成长丝 ,然后分节段成为许多球状或短杆状的颗粒(图17-1 )。 图17-1 有的支原体有一种特殊的顶端结构,能使支原体粘附在宿主上皮细胞表面。这与支原体在粘膜上的定植和致病有关。有些支原体能运动,在支原体内有许多微丝组织成网,和运动有关。在前进方向微丝成束,向前突出。也有认为顶端结构在表面上呈交替粘附和释放,造成支原体在表面滑动。支原体无细胞壁,具有可塑性,能通过 0.45m滤膜。 支原体和其他原核生物一样,基因组是一个环状双链DNA。分子量较小,只有大肠埃希菌的1/5,故其合成和代谢很有限。支原体用普通染色不易着色,用Giemsa 法染色着色很浅。革兰染色阴性。 培养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