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电子讲义单 位:天津工业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课程编号:10920215课程组负责人:郭翠娟授课对象:电科、电信、通信、电子大三本科生授课方式:多媒体教材:《现代通信原理及应用》,苗长云等 讲义版本:2009 年(第一版) 第一章 绪论知识结构-通信系统的组成-通信系统的分类及通信方式-信息及其量度-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教学目的-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模型以及性能指标;-掌握信息及其度量、有效性和可靠性这两个性能指标的计算。教学重点-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作用-信息量、信息熵、码元速率、信息速率、误码率的计算教学难点-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的区分及关系-信息熵的概念教学方法及课时- 多媒体授课(4 学时)(分 2 个单元)备注 单元一(2 学时)§1.1 引言本节知识要点:通信的定义 通信的目的 消息的载体广义的“通信”的概念:通信是指由一地向另一地进行消息的有效传递。通信的目的:传递消息。消息的形式:消息具有不同的形式,例如:语言、文字、数据、图像、符号等等。消息的载体:信号(如电压电流信号、光信号、电磁场信号等等)。狭义的“通信”的概念:利用电子等技术手段,借助电信号(含光信号)实现从一地向另一地进行消息的有效传递称为通信。§1.2 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其模型本节知识要点: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模拟通信系统 数字通信系统 数字通信的优点§1.2.1 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实现信息传递所需的一切技术设备和传输媒质的总和称为通信系统。以基本的点对点通信为例,通信系统的组成(通常也称为一般模型)如图 1-1 所示。图 1-1 点对点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图中,信源(信息源,也称发终端)的作用是把待传输的消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信源输出的信号称为基带信号。所谓基带信号 是指没有经过调制(进行频谱搬移和变换)的原始电信号,其特点是信号频谱从零频附近开始,具有低通形式。根据原始电信号的特征,基带信号可分为数字基带信号和模拟基带信号,相应地,信源也分为数字信源和模拟信源。发送设备的基本功能是将信源和信道匹配起来,即将信源产生的原始电信号(基带信号)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变换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需要频谱搬移 的场合,调制是最常见的变换方式;对传输数字信号来说,发送设备又常常包含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等。信道是指信号传输的通道,可以是有线的,也可以是无线的,甚至还可以包含某些设备。图中的噪声源,是信道中的所有噪声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