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练习对比阅读《记承天寺夜游》苏轼一、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二、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三、内容理解1.按要求用原文填空。(1)表现作作者感叹知音稀少的句子是:念无与为乐者。(2)显示与好心有灵犀的喜悦的句子是:怀民亦未寑。(3)描写月色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文章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 “月色入户”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得很有人情味,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月光似乎懂得作者寂寥无聊的心境,悄悄地走进门来与他作伴。3.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八个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高度地概括了作者在寂寞夜晚难得的喜悦与兴奋4. “藻荇交横”比喻的是什么?给人的感觉是什么?藻荇交横”比喻月光下摇曳的竹柏影子,给人感觉是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5. 对于月色的描写,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庭中上下一片皎洁,透明,正像作者光明磊落的胸怀。作者处在其中摆脱了被贬谪的沉重,忘记了人世的得失,进入了一个透明清澈的世界。6. 文章结尾惋惜无人赏月,暗示了什么?时时有月,处处有竹柏,但是很少有人能有此闲适之情来欣赏,暗示世人热衷于名利,为世俗所累。只有我们两个清闲无事之人有此雅兴,既有偷得闲情来消遣的窃喜,也透露出作者因贬职而有一丝淡淡的失落。7. 作者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你如何理解句中“闲人”一词的含义?“闲人”本指闲情雅致的人。作者把自己列为“闲人”,表达了作者虽在政治上有远大抱负却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因是闲人而可赏月,又表达了作者的自慰。8.文章结尾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