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家庭养育智慧的意蕴及反思VIP免费

家庭养育智慧的意蕴及反思_第1页
1/6
家庭养育智慧的意蕴及反思_第2页
2/6
家庭养育智慧的意蕴及反思_第3页
3/6
家庭养育智慧的意蕴及反思一、问题的提出翻开报纸,打开网页,家庭血案的报道层出不穷,让我们感到震惊:1999 年 10 月,武汉未满 14 岁的李宝儿(化名)因父亲催促其上学,用斧头将其父砍死。直到几天发现其父失踪,宝儿一直对杀父一事不以为然,而其父被杀时正在为其做早饭(1)。2000 年 1 月 17 日,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高二学生 17 岁的徐力,因其母唠叨其学习排名,而将其母杀害,“好学生徐力杀母案”一度震惊全国(2)。2002 年农历正月初三,抚顺市东湖区一 11 岁男孩,因恼恨母亲缴走自己的压岁钱,将其母杀害。面对警察盘问,他毫无犯罪感,甚至说道:“进去就进去吧,能咋的?(3)”2002 年 8 月,河北赵阳杀母案(4)2003 年 10 月,甘肃马寨县初中学生杀母案(5)2004 年 3 月,江苏南京中学生杀母案(6)一系列的血淋淋的事实让我们不得不去反思现今家庭养育中存在的问题。“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在《论语》中说道:“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适,劳而不怨”,“入则孝,出则悌”,传统文化中要求子女父母在时不远游,并且强调在侍奉父母时,不管父母性情如何,都要劳而不怨。从一个角度分析,这就是我们传统文化中宗法人伦的基础,也是支撑社会稳定的根本保障。众多血案的发生,时间及地域的分布如此之广,父母的苦心与子女的无情形成了鲜明的讽刺对比。使得我们在思考“孝”这一话题时,不由得去思考为何这些成长在幸福中的青少年会如此的不孝,如此的残忍?这样事件出现的原因,恐怕不单纯只是青少年的责任,也许我们也要从家庭中父母养育的根源上来寻找原因。研究者(7)调查发现:“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子女心理承受力脆弱,缺乏法制观念,是导致这个悲剧的主要原因。”但再回头思索,其实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却为何就有一部分子女会走向大逆不道的杀父杀母之路呢?问题的关键还是子女的心理是否在家长的期望与重托中被扭曲。不容忽视的是,还有一部分青少年在重压之下走向了自我的毁灭;还有一部分是等自己独立之后就迫不及待从父母身边逃离,这些都是家庭养育不当在各种程度上的表现。这实际上揭示了传统的社会价值、人生价值与教育思路在当前面临的窘境,同时也引起了我们对当前父母养育子女时应该如何运用智慧来养育子女这一课题的思考。高尔基说过:“如果是只把孩子养大,连母鸡都会”。而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位老师,在其终生的成...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家庭养育智慧的意蕴及反思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