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经营策略一、协同软件的概念及发展协同软件是近年来兴起的应用软件门类,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于2005 年首次将协同软件作为一个单独的软件门类另列,表明协同软件在中国正式被“官方”所认可。2006 年全球知名的IT 分析预测机构Gartner 指出:协同软件是下一代信息系统,协同软件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在业务流程管理BPM ,协同软件开始成为与ERP、CRM 等价齐驱,甚至更为重要的软件产品。协同软件有时也称为协作软件,它更为准确的一个学术 名 称 是 : CSCW ( 计 算 机 支 持 的 协 同 工 作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 )系统。我国协同软件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1、理论概念奠定期1984 年至 2000 年。1984 年 MIT 的艾琳 -格雷夫和 DEC的保罗 -卡什曼正式提出了CSCW 的概念,是协同软件最早的规范定义。此后在长达10 多年的时间里,协同软件大体上围绕着即时通讯和文档共享两个主要应用领域。2、传统 OA 推广期2000 年至 2005 年。从 2000 年开始,协同软件开始被应用到信息化领域,具有简单工作流功能的OA软件开始出现,这期间 IBM 收购的 LOTUS-Domino/Notes 占据了协同软件的主要市场。之后,点击科技成为最早专注协同软件领域的商业化公司,掀起了我国协同软件产业发展的高潮。从 2005 年开始,复旦协达由科研机构转型为商业公司,推出我国首套面向服务架构SOA 协同软件,率先倡导以BPM为核心的协同应用,被媒体称为:标志着我国协同软件开创了一个新的时期。3、以 BPM 为核心的应用新时期2005 年至今。在这期间,协达等专业协同软件厂商,推出了以业务流程管理BPM 为核心的“流程型”协同软件,无独有偶,ORACLE 也推出了以BPM 为主的融合软件产品, IBM 发布了以BPM 为主的 Workplace 业务框架,使流程型协同软件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范围的市场主流。作为SOA 最佳实践的BPM ,以及由BPM 构建的流程型协同软件,即将广泛应用到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行业。□ 协同软件发展时期示意图(本图由协达软件提供)二、目前协同软件主流厂商的几种经营策略我国协同软件市场发展迅猛,每年用户用以采购协同软件的资金高达200— 320 亿人民币,巨大的市场前景吸引了众多的厂商投身于协同软件领域。据协同软件社区myEC.org 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有近500 家厂商涉及协同软件领域,其中相对成熟的协同软件产品有 100 余款。北京、上海、广东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