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于学生起点,开展有效教学设计大家好,先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个流传网络的故事这是一个发生在一所很好的学校、一个很好的班级里的故事。 这天,英美教育专家要来这个班听课, 陪同前来的还有中方教育部门的领导。上课前, 学生们已坐得整整齐齐。上课的教师走进来了。 学生们起立后坐下, 教师侧立于黑板前。 他的目光没有去巡视全班学生,而是望向窗外。这时候,你发现,当学生连窃窃私语都没有时,教室里也并非完全安静。 你还能听到翻动书包的声音,一支笔从谁的手上放到桌面 ⋯⋯ 教师仍然侧立,望着窗外,好像在酝酿什么。然后教室里更静了,一切声音都没有了。这时,教师转过身来从容说道:“现在开始上课。 ”教师语言精练, 没有废话。 教师教态从容, 板书时大家听到粉笔在黑板上行走的声音。板书非常漂亮,极有条理。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踊跃,而且答得相当有水平。教师间或又在黑板上写出若干字。 黑板上的字渐渐丰满起来, 那字大小不一。有些字,教师大笔一挥画上一个圈, 或一个框,或一个大三角, 看起来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像一个框架图。整堂课,教师没有擦一下黑板, 也不必学生上去擦黑板。 板书上没有多余的字,写上去的就是重点,就是学生该抄到笔记本上去的。教师继续提问,学生解答仍然踊跃,仍然不乏精彩。整个教学过程非常流畅。 最后教师说: “今天要讲的都讲完了, 同学们回去做一做课本上的习题,巩固一下。”铃声响了,下课。整堂课无懈可击。2 这是一位特级教师, 他露出了笑容。 学生们都很高兴。 陪同外国专家听课的中方教育部门的领导也很高兴。 外国专家听了却说不出话来。 “或许他们也很惊叹?等到了会议室再听他们的意见吧!”中方人员想。 到了会议室, 中方人员虚心地请外国同行提意见。外国同行说话了,他们说:不理解。中方人员问:为什么不理解?他们说:学生都回答得很好, 看起来学生们都会了, 那为什么还要上这堂课?这个问题,把中国同行都问住了。讨论:这个故事给我们的思考的确,为什么同样的一堂课, 在不同的观课者的眼里会有如此截然不同的评价呢?这个故事能给我们以什么样的思考呢?当然,因为不同的教育价值观,所以就会有不同的价值判断。但是,就目前状况来看, 我们的学生习惯于这样的课堂,我们的教师在模仿这样的课堂,我们的教育管理者似乎也喜欢这样的课堂。值得我们反思的是, 在这样的课堂里, 我们的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他们又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