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外国教育史著名教育家一、苏格拉底1 产婆术述评1)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 世纪雅典的哲学家和教育家。2)他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 助产术、 归纳和定义是个步骤组成的独特方法,称为苏格拉底法。第一步,讥讽是就对方的发言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自相矛盾无言以对,承认自己的无知。第二步,助产术就是通过引导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第三步,归纳就是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共性,第四步,定义就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3)由于它是以问答为教学方式的,所以苏格拉底法又被称为问答法。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以与对方共同讨论,通过不断提问诱导对方自己得到正确结论,而不硬性的灌输或强压对方。4)但是, 它的缺点也很明显。首先, 它要求受教育者必须有探究真理、知识的热情; 其次,受教育者必须就说讨论的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否则问答便无法进行。最后,这种方法主要适合于有一定知识基础并能够具有相当的推理能力的成年人,它不能机械地搬用到儿童。2 苏格拉底的“知识即道德”命题及其教育意义。1)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 世纪雅典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认为,道德不是天生的,符合道德的行为基于正确的判断,做坏事的人按照错误的判断行事,无人会明知故犯,所以教人道德就是教人辨别是非、善恶。2)苏格拉底认为,知识乃是最大的善,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知识。凡认识这些事的人是绝不会行不义之事的,因为这些德行是美好的,人们向往美好的事物。3)该论断在教育实践上有重要意义。首先,它肯定了道德是可教的,对人进行道德教育是可能的;其次,它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教育家,他们把发展道德意识、道德判断作为德育的重要任务。4)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知识即道德的观点是不完善的,因为知识并不等于道德。亚里士多德就曾批评说:说美德就是知识是不对的,但是说美德不能没有知识,这句话却是有道理的。二、柏拉图1 ⑴哲学观点:理念论—将世界划分为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现象世界是不完善、不真实、暂时的,只有理念世界才是完善、真实、永恒的。⑵教育思想:①教育目的:培养智慧、勇敢、节制、正义的公民。②教育观点:国家应严格控制公共教育,教师由国家选聘,强调男女儿童受到同样的教育,“寓学习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③教育分期理论: a.0-7岁,学前教育,游戏、讲故事、唱歌,然后在神庙中接受教育 b.7-18岁,普通教育,国家办的初等教育机构 c.18-20岁,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