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头皮静脉穿刺(一)定义头皮静脉穿刺( Scalp vein puncture),是借助头皮针刺入头皮浅静脉,以建立静脉通道的一项儿科采用诊疗技术。(二)目的1. 输入药物。2. 补充水分、电解质,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3. 纠正血容量不足,维持有效的血液循环。4. 补充机体所需的能量及营养物质。5. 输注各种血液成分,换血。6. 采取血标本。(三)基础医学知识1.头皮 浅静脉的解剖特点用于输液的是头皮的浅静脉。头皮 浅静脉分布于颅外的皮下组织内, 表浅易见。浅静脉数目较多, 在额部及颞区吻合成静脉网,血液通过侧枝回流于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再回流于心脏。头皮静脉没有瓣膜,顺行和逆行进针均不影响静脉回流。头皮静脉无动脉伴行, 误入动脉造成损伤是机会小。头皮静脉管壁被固定在皮下组织的纤维间隔内,不易滑动,易于固定。但管壁血流差, 故穿刺完毕后需压迫局部, 以免出血形成皮下血肿。 头皮静脉管壁薄,平滑肌和弹性纤维较少,收缩性和弹性差,当血容量明显减少时,静脉管壁发生塌陷, 造成穿刺困难。 头皮静脉血流缓慢, 尤以近心端受到压迫或压力增高时常出现静脉充盈, 临床可利用患儿哭闹, 头皮静脉压力增高静脉充盈时,选择所需要的穿刺血管。临床采用于穿刺的头皮浅静脉主要静脉有:位于前额部的正中静脉,滑车上静脉和眶上静脉,位于颞部的颞浅静脉和耳后静脉,以及位于枕部的枕静脉。2.头皮静脉穿刺的解剖层次从外到内依次为皮肤、皮下组织和静脉壁。3.头皮静脉穿刺的临床应用婴幼儿头部皮下脂肪少,静脉表浅易见,宜选用头皮静脉穿刺。 3 岁以上的小儿头皮皮下脂肪增厚,头发厚密,头皮静脉渐隐退,宜改用四肢静脉穿刺。而对3 岁以上肥胖、水肿的患儿,其四肢血管不易看清时,也可以选用头皮静脉输液。2 前额发际下方的正中静脉是头皮静脉中较大的一支,此静脉直、管径较粗、是快速输液的理想通道。但该部位受额肌和眼轮匝肌活动的影响,输液易外渗,一旦出现损伤, 可能毁容, 此静脉输液要多加小心监管,逆行进针可克服外渗的缺点。前额发际上方的一段滑车上静脉管径较粗,不滑动、易固定,是理想的静脉穿刺部位。颞浅静脉及属支管径较粗直、不滑动、易固定、不易外渗,且与颞浅动脉和耳颞神经远段伴行不紧密,是头皮静脉穿刺中最佳的选择部位。静脉输液耗时长,患儿多要静卧,从体位舒适,不影响其他治疗和护理工作,以及便于保暖等方面考虑, 临床多采用卧位时易于长期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