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惩性教师评价与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整合之路——绩效考核基础上的教师专业发展一、选题背景和意义1、【研究背景】(1)绩效工资实施背景2008 年 12 月 12 日新华网消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决定从 2009年 1 月 1 日起,按照管理以县级为主,经费省级统筹,中央适当支持的原则,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 (1)最早实施绩效工资的国家是英国,于1710 年在部分地区实施, 2000 年英国教育与就业部就颁布了《中小学绩效管理》通告;上世纪20 年代,美国公立学校开始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实验,2009 年 3 月 10 日,在奥巴马重审支持以绩效为基础的教师工资制度, 受到两党支持。 我国义务教育绩效工资与英美绩效工资出台的原因有相似性:一是市场经济的大背景;(2) 二是进一步完善我国教师工资制度的迫切需要; 三是依法保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待遇的需要;四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要举措; 五是,进行教师激励, 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2)实施的现状绩效工资正式实施已有四年多时间,教师待遇普遍提高, 学校之间的待遇差距基本消除, 对优质教师的流动起到了积极的意义,促进了区域内优质教育的均衡发展。(3)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绩效工资的地区差异给教师带来的不平衡感及挫折感影响了叫胡思的专业发展;二是个学校管理带来的困扰。 由于受大锅饭,论资排辈因素影响,学校部分教师竞争一时单薄,工作积极性不高,干多干少一样,在实施绩效工资以后,老师之间贫富差距拉大,引起部分老师不满,不利于学校凝聚力的建设, 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是对绩效政策的误解, 大多数老师认为就是拿我们自己的钱来考核我们,误认为职务津贴, 各类奖励, 加班费是从自己奖励性工资中挤出来的,把骨干教师和行政人员推到了教师的对立面,甚至部分教师反对学校参加任何教育主管部门的各级禁赛、给累评比, 这挫伤了老师的专业发展的积极性等等。引起上述现象的发生, 笔者认为首先是教师的绩效考核的机制还不完善,不能在新形势下对教师进行客观公正公平的评价,考核未起到激励导向的作用; 二是过分强调奖惩性教师评价而忽视了发展性教师评价;三是对绩效考核宣传、 解释工作不到位, 教职工存在严重的认识误区;四是缺乏管理与监督, 缺乏一套完整的、长效的、动态的考核评价制度。 (因为我们没有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