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审题能力今天上课复习的是 “几和第几”,其中容易出现问题的主要有两个:一是把左右搞反的, 二是几和第几分不清。 第一节在二班上课时,我想试一试孩子们的独立审题能力,于是我没有读题, 而是让孩子们自己读题做, 结果最后全班只有刘心怡一个人全队,其他同学或多或少都有错,当把错题的同学叫到跟前,我读题,读一道让他做一道,大部分都没什么问题。第二节到了一班,我读题让孩子们做,一道题读两遍,最后全班有将近一半的同学全对,效果明显好了很多。而错题的同学基本上是因为在听题时不够认真,当我再把错题的同学叫到跟前,我读题,读一道让他做一道,基本上也都没什么问题。通过这次做题,让我不得不开始思考: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审题能力?所谓审题, 就是在学生对问题进行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对问题的数学特征进行分析, 从而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反映的思维活动,如果把问题比作一把待解的“锁”,那么审题就是打开这把“锁”的“金钥匙”。而审题能力的获得需要通过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这是个长期的过程。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家长抱怨学生太粗心,懊恼学生总是题目还没读清, 不理解题目意思就开始做题, 其实这也常常是我最大的苦恼。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一年级学生由于识字与理解能力较弱,在审题方面的能力不够, 他们正在经历从不识字到能自己认识一些关键字读题的过程, 对处于这一特殊阶段的儿童来说,审题能力的指导也需要分不同阶段,并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1、不识字阶段的审题指导初入学阶段的儿童不识字, 这一阶段的读题以教师带领读题,指导读题为主。首先要重视学生的听读能力的培养教师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进行读题、做作业,教师要创设安静的审题环境, 等到全体学生都准备好学习用具,集中注意力了才可以进行集体的审题指导。 指导时教师要关注细节, 让学生明白如何分清题与题的分界,以免把后一题的要求用前一题去完成。其次要重视学生自己读题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仔细读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读题时要求学生先把题目读一读,找出自己会读的地方和不会读的地方, 读得懂的地方和读不懂的地方,甚至让学生根据插图或以往做题的经验,先猜测一下这题的要求, 然后指导学生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白题目的意思。同时,要重视学生读数学书的习惯, 要求他们有序观察书中的插图,对图中的动态部分进行合理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