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什么要进行批判性思维, 或者说,为什么要审查我们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进化的角度看,思维已成为人的一种本能,当我们遇到问题,都会本能地开始思考问题, 只不过思考的方式方法不同、 得出的结论不同而已。 这种思维习惯基于一种预设, 就是认定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是正确的、 所了解的信息材料是准确和全面的、所掌握的方法是正确的。这是人们普遍具有的一种思维态度,是对于自己思维能力的“本能自信”。但是,这种预设不是必然成立的,事实上,我们的知识和经验中可能存在错误的或过时的成份,所了解的信息材料中可能有不准确、不全面的成份,所运用的方法中也可能有不恰当或错误的方法,思维过程会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干扰。因此,我们的思维活动并不是必然科学合理的, 得出的结论不是必然正确的, 而是存在发生错误的可能性。因此, 需要对我们的思维过程进行审查,发现并排除可能存在的错误。 思维过程中存在发生错误的可能性,这就是需要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基本依据。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就是要从对自己思维的 “本能自信”,转向对自己思维的“自觉质疑”和“仔细审查”。批判性思维是通过完成一套思维审查程序来进行的。审查从质疑开始,就是提出一系列问题并逐步有序回答问题的过程。从一般意义上看,批判性思维的基本审查程序由五个环节构成,每个环节都包含一个问题清单。1.问题审查问题清单: 问题是什么问题是否恰当合理问题表述是否准确、清晰对问题是否具有共同一致的理解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批判性思维从“审题”开始。人们思维活动中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问题没有搞清楚,就急于思考问题,就像目标不明确就开始行动一样。 有效思维的基本前提, 就是首先要弄清楚问题,问题的含义和实质是什么,问题是否表述清楚、是否清晰,这些内容必须搞清楚,否则, 思维从一开始就会产生错误。特别是在对问题进行讨论、争论时,大家都把问题搞清楚,形成对问题一致的理解,是进行有效讨论、争论的前提。2.内容审查问题清单: 与问题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是否正确、是否陈旧过时与问题相关的信息材料是否真实、准确、全面,是否过时哪些重要信息被遗漏与问题相关的数据是否真实、合理统计数据是否具有欺骗性思考问题要运用有关的知识和经验。 每个人的头脑里都储存着知识、积累着经验,没有知识和经验,是无法思考问题的。但是,知识在发展和更新, 经验也在不断变化, 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可能存在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