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外国人来说,汉语学习属于外语学习,对某些人可能是第二外语甚至第三、第四外语。东南亚一些国家人民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中国教师到国外教授汉语主要对象是青年学生,而在国内教学对象却干差万别。无论国内、国外,对外汉语教学都必须遵循外语教学的规律,即重视母语对汉语学习的正迁移与负迁移的作用[1]。因此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以下问题值得探讨。一、注重实用 ,教学不拘一格由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文化基础与中国人迥然不同,他们的思维方式与学习方式也与中国人大相径庭。中国人推祟的“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吟诗也会吟 ”,他们 却不以为然。然而 ,汉字的书写与读音分家这一事实却使那些习惯了拼音文字的学习者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道理:学习汉语与他们儿时习得母语完全不是一码事,不 下苦功背是学不好的。在他们心中 ,汉字难写难认 ,声调难读难记 ,短语难背 ,语法难懂。外国人 ,尤其是使用拼音文字的民族学汉语时,学习首批汉字的确很难。但如果教师正视这个问题 ,处理得当 ,分散难点 ,充分利用汉语拼音这一工具,越过这个难关之后就势如破竹了。其中关键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要有信心。汉字造字功能很强。近几十年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为表达这些新事物、新概念 ,英语每年要产生几千个新词,而汉语却几乎没有增加一个新字(广东、香港不规范方言例外 )。用已有汉字 ,明白无误地表达这些东西,汉字看来是游刃有余。如在“机”这个词素上造出了诸如“电视机 ,计算机 ,手机 ⋯⋯”等词语 ,这不能不说汉语也有其易学的一面。对外汉语教学现阶段的另一个特点是实用性。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汉语以其简练的形式、丰富的内涵闻名于世。历代骚人墨客和广大人民以书面和口头形式为我们中化民族留下了丰富的科学文化遗产,汉语的艺术魅力倾倒了各国汉学家。不少人以学习和研究汉语、汉文化为终身职业。 但对大多数人来说 ,汉语是一门工具 ,是他们进入中国市场的钥匙 ,了解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媒介。为了就业,为了赚钱 ,他们选中了汉语学习。因此 ,对外汉语教学必须在重视打好基础、循序渐进的同时重视实用。有的学员来华前曾用英国Longman出版社出版的Teach Yourself Chinese一书自学过汉语。 初次见面 ,他们问的一些问题就是一些内行话 ,涉及面很广 ,诸如汉字框架结构、汉语节奏与重音与英语的区别、声调及变调等。对于这类对汉语显示出巨大兴趣的学员,完全用简单的听说法教学他们觉得不够味,提前讲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