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教 学 目标 与 要 求1、掌握感觉与知觉的概念、二者的联系2、了解感知觉的种类、3、理解感受性的变化规律和知觉特性4、了解学前儿童感觉、知觉发展的特点5、掌握学前儿童观察力培养方法教学重点感觉与知觉的概念学前儿童感觉、知觉发展的特点教学难点感受性的变化规律和知觉特性教学方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教学手段课件作业 或思考题1、什么是感觉与知觉2、如何理解学前儿童感觉、知觉发展的特点教学后记由于本章普通心理学这部分材料丰富,比较直观 ,学生学习起来有热情,学习不能只停留在兴趣层面,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培养和发展学前儿童的感知观察能力,这是作为学前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第一章感觉和知觉概述一、什么是感觉和知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客观事物是感觉的源泉和反映的对象。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对感觉信息整合后的综合反映。感觉和知觉是紧密联系而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离开了客观事物对人的作用,就不会产生相应的感觉与知觉。区别:对个别属性的反映对整体(事物全貌)的反映联系:都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人总是以知觉的形式直接反映事物, 感觉称为知觉的组成部分存在于知觉之中,很少有孤立的感觉二、感觉和知觉的功用(1)感知觉是人值得开端,是获得知识的源泉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从感知觉开始。人类的认识无论来自自身经历的直接经验,或是通过阅读书本得到的间接经验,都是先通过感知获得的。 人类的知识无论多么复杂,也都是建立在通过感知而获得的感性知识的基础上。(2)感知觉是一切心理现象的基础,也是个体与环境保持平衡的保障人的认识活动是从感觉开始的。 通过感觉, 不仅能够了解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知道身体内部的状况与变化,而且还能够进行复杂的知觉、记忆和思维等活动,从而更好地反映客观事物。 感觉是维持人的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保障如果把感觉剥夺就会使人的思维过程发生混乱, 导致注意力不能集中, 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第一个感觉剥夺实验是由加拿大吉尔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贝克斯顿(B e x to n)等人于 l 9 5 4 年进行的。感觉剥夺实验是让被试躺在一张舒适的床上,眼睛蒙上眼罩,耳朵被堵住,手也被套上,这样就将被试的感觉基本剥夺了。感知觉是比较简单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