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主要共患疫病的检疫姓名:赵焕昱 学号:200908750130 专业: 动检摘要:人兽共患病是指人和脊椎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又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疾病。目前世界上已证实的人兽共患病至少有 250 种以上,包括病毒病、细菌病、衣原体病、立克次体病、真菌病、寄生虫病和其它种类的疾病,其中对人有严重危害的约有 90 种。我国现有畜禽传染病 202 种,其中 112 以上为人兽共患病。近年来,人兽共患病在世界流行活跃,新人兽共患病不断爆发,老人兽共患病再度肆虐,已成为各国政府和有关国际组织高度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也是对 21 世纪提出的严峻考验,加强人兽共患病的防控研究已势在必行。 关键词:口蹄疫 炭疽布病 沙门氏菌 狂犬病 钩端螺旋体 流行性乙脑1、 口蹄疫口蹄疫 Aftosa(属一类传染病)俗名“口疮”、“辟癀”,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偶蹄兽,偶见于人和其他动物。其临诊特征为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口蹄疫病毒属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其最大颗粒直径为 23 纳米,最小颗粒直径为 7—8 纳米。目前已知口蹄疫病毒在全世界有七个主型 c A、O、C、南非 1、南非 2、南非 3 和亚洲 1 型,以及 65 个以上亚型。O 型口蹄疫为全世界流行最广的一个血清型,我国流行的口蹄疫主要为 O、A、C 三型及 ZB型(云南保山型)。据观察,一个地区的牛群经过有效的口蹄疫疫苗注射之后,1—2 月内又会流行,这往往怀疑是另一型或亚型病毒所致。这是因为该病毒易发生变异。该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在冰冻情况下,血液及粪便中的病毒可存活 120—170 天。阳光直射下 60 分钟即可杀死;加温 85℃15 分钟、煮沸 3 分钟即可死亡。对酸碱之作用敏感,故 1%一 2%氢氧化钠、30%热草木灰、1%一 2%甲醛等都是良好的消毒液。特点 牛尤其是犊牛对口蹄疫病毒最易感,骆驼、绵羊、山羊次之,猪也可感染发病。本病具有流行快、传播广、发病急、危害大等流行病学特点,疫区发病率可达 50%一100%,犊牛死亡率较高,其他则较低。病畜和潜伏期动物是最危险的传染源。病畜的水疱液、乳汁、尿液、口涎、泪液和粪便中均含有病毒。该病入侵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也可经呼吸道传染。本病传播虽无明显的季节性,且春秋两季较多,尤其是春季。风和鸟类也是远距离传播的因素之一。检测: 1.蹄疫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