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变迁与国际贸易、金融变量关系研究专题第一讲 制度经济学简介第二讲 制度变迁理论第三讲 制度变迁与当代中国第四讲 制度变迁、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第五讲 制度变迁、金融协调与经济增长 第六讲 制度变迁的相关经验研究 第一讲 制度经济学简介西方经济学从学派上可分为主流经济学和非主流经济学两大派别。主流经济学派包括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和凯恩斯经济学等;非主流经济学派包括历史学派,制度学派和激进左派等。可见,由制度学派所创立的制度经济学属于非主流经济学。 一、制度经济学的由来制度学派是德国历史学派在美国的变种。 (一)历史学派 1.老历史学派。盛行于 19 世纪 40—60 年代(古典经济确立和成为主流经济学时期)。 德国历史学派是作为古典经济学的反对派而产生的。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李斯特(1789—1846),历史学派的先驱;罗雪尔(1817—1894)、希尔德布兰德(1812—1878)和克尼斯(1821—1898),历史学派的奠基人和主要代表。历史学派的主要观点: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上,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各个民族经济发展特殊道路的科学;反对古典经济学派所主张的社会经济发展是具有一般规律的结论(正如一件衣服不能适合一切人的身材一样),等。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上,主张用历史方法来研究,即要对社会经济制度进行更多的归纳的历史研究;反对古典经济学派用抽象演绎法研究经济学,等。2.新历史学派。盛行于 19 世纪 70—80 年代(新古典理论—边际主义产生和成为主流经济学时期)。新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施莫勒(1838—1817)为领袖,布伦坦塔(1844—1931)、瓦格纳(1835—1917)、谢夫莱(1831—1907)和毕歇尔(1847—1930)等人为中坚人物。新历史学派的主要观点:新历史学派继承了历史学派的衣钵,在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上,他们认为,历史资料所能说明的是各个不同时代的经济制度和民族经济形态的特殊情况,否认经济规律;强调伦理道德、法律和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倡改良主义的社会经济政策,反对经济自由主义。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上,依然把历史归纳法作为研究社会经济的根本方法,将历史方法与演绎方法完全对立起来;同时,还运用了统计学方法,并将其称为历史统计方法。(二)制度经济学学派新历史学派由于将历史归纳法推向极端而距离科学方法论越来越远。这最终决定了它在一战后随着德奥帝国的崩溃而淡出历史的结局。但其经济思想的影响尤在,并成为制度经济学的思想渊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