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汪胜军:医药企业危机管理培训VIP免费

汪胜军:医药企业危机管理培训_第1页
汪胜军:医药企业危机管理培训_第2页
汪胜军:医药企业危机管理培训_第3页
汪胜军:医药企业危机管理培训一、前 言 近几年台湾应用材料公司随着营业规模、员工人数及在客户端之装机台数之持续增加,以及 1996 年 6 月在园区落成启用技术研发中心等因素,使我们意识到务必对外界环境、自我营运型态及管理制度作定期检查,以期早日发觉企业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拟订具体且积极的因应计画。特别是,员工人数增加代表参与公司营运的家庭增加;在客户端装机台数增加,代表对下游半导体产业的供应能力增加;技术研发中心的启用,代表对台湾半导体产业供应链上的角色更形重要。这些因素加总起来,使我们更有必要对潜在的企业危机,建立预应式的管理制度(Proactive Management System)。 本公司从 1996 年 6 月到 1999 年 9 月建立了企业危机管理(Crisis Management)的完整机制,分别为紧急应变小组、危机处理小组与营运持续方案,其间关系如图 1。以下就建置时间先后次序,分别说明此三者在危机管理体制中的关系。第一阶段 本公司从 1996 年 6 月建置紧急应变小组(Emergency Response Team,简称 ERT),作为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抵达现场的应变人员。公司内部成立紧急应变小组的目的,系在公司营运规模与人员持续成长的情况下,避免因意外之突发状况,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期望经由此一任务编组型的应变人员,提供急救、疏散与除污,并控制灾情不至于扩及周围厂家或社区环境。 第二阶段 在 1998 年 3 月建置危机处理小组(Crisis Management Team, 简称CMT)与危机管理手册(Crisis Management Manual, 简称 CMM),手册内容定义本公司可能遭遇的危机类型、各项危机处理流程及紧急联络人员与联络方式,以便处理冲击程度大到足以形成企业危机之意外事故。 在建立危机管理制度后,ERT 仍然定位为避免灾情扩大之第一时间处理人员。如果 ERT 能有效控制意外事故的后续发展,则由 ERT 全权处理该项事故,无需进行后续危机管理。反之,若意外事故超出 ERT 之掌握能力或有持续扩大之可能时,则待灾情被有效控制之后,即由危机处理小组接管后续情境的发展与灾后复原任务。 图 1 本公司危机管理体系对意外事件之响应与处理第三阶段 在 1999 年 5 月 7 日应用材料总公司之总裁办公室宣布,所有全球各地之事业单位及区域分公司/子公司开始实施营运持续方案(Business Continuity Plan, 简称 BCP),内容定义公司遭受各种重大危机后,所采取的应变措施(方案)。台湾应用材料在 1999...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