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序 言“九五”期间,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我市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扶贫攻坚这个中心,集中力量打好扶贫攻坚战,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提前一年实现了“八七”扶贫攻坚目标,完成了“九五”计划发展的主要任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国民综合经济水平得到进一步增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8.5%。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名特优新农产品生产规模扩大,粮食、甘蔗、水果、肉类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年平均增长分别达 2.3%、8.1%、15.6%和 7.4%;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的发展突出,有色金属、机制糖、化肥、水泥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加,年平均增长分别达 13.8%、19.2%、3.5%和 3.0%;市场有效供给能力增强,商品短缺状况基本结束;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财政收入年平均增长13.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 9.9%,比“八五”期末提高 1.96 个百分点。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整顿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放开面达 73.5%,基本实现三年扭亏增盈目标;对外开放、对外贸易、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非国有经济发展步伐加快。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就,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得到缓解。科技与经济结合步伐加快,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教育、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普九”人口覆盖率达 56.9%,电视人口覆盖率达 70.4%;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力度加大,环境整治和生态工程建设成绩显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贫困人口发生率下降至6.23%。 “九五”时期的成绩是可喜的,但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产业规模偏小,技术含量低,农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缓慢,有色金属矿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严重,城镇化水平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金融、证券、人才、咨询等要素市场发育缓慢,对外开放步伐不快,经济外向度较低;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仍有距离,社会治安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 新世纪初叶,我地区经济社会正处于初级发展向更高目标迈进的重要时期:基本解决了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正进行着巩固扶贫成果,向小康迈进的新的历史进程;初步完成了通路、通电、通讯、通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努力构建着大通道、大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