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 21 世纪化工原理课程建设的思考四川大学化工系 叶世超摘要 21 世纪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以知识经济为特点的时代,时代的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化工原理课程建设应当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在教材建设、掌握和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教学服务、师资队伍建设和师资素质的提高,以及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扎扎实实做好工作,真正把化工原理建设成重点优秀课程。1 引言 21 世纪是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也是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更确切的说是人才的竞争,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成功,就必须占领人才培养的制高点,从这个意义上说,谁在 21 世纪的教育中能处于领先地位,谁就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因次,面临新的挑战,高等学校应当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能够全面适应 21 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江泽民主席在北大百年校庆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创新是国家的灵魂,是民族发展的活力”。我国要尽快赶上世界发达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没有一大批世界一流的具有创新思维的各类专门人才是不可能的,高等院校义不容辞的担当着培养知识创新人才的重任。在我校制定的教改规划中,把培养知识创新人才作为办学的重要目标,充分体现了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趋势。 学校的教育改革离不开本校的实际,我校的工科类专业有约 1/4 的专业属化工类或化工相近类专业,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工、轻工、制药、材料、生物、食品和环境等专业的核心课程或主干课程,在我校的公共技术基础课程平台占有重要地位,化工原理教学每年覆盖全校约 1/4 的本、专科大学生,因此,搞好化工原理课程建设,对于实现学校提出的办学目标—把我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学,具有重大意义。2 教材建设2.1《化工原理》教材建设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化工原理课程建设的重点,教学内容的改革最终体现在教材建设上。教学内容不能搞几十年一贯制,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来设计和调整教学内容,并经过不断实践和完善逐步形成与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与新时期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现代教学内容。面向 21 世纪《化工原理》教学内容的改革包括三个方面。(1)从“厚基础,宽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出发,强化基础理论的教学内容。化工原理作为一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