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疾病的中药验方一 急性胃炎 一、四味香薷饮 (方源)《医方集解》 (组成)香薷 10 克,厚朴(姜汁炒)5 克,扁豆(炒)5 克,黄连(姜炒)3克。 (用法)水煎 2 次作二次冷服,一日服 2 剂。 (功效)解暑和脾。 (主治)一切感冒暑气,皮肤蒸热,头痛头重,自汗肢倦,或烦渴,或吐泻。 (按语)①本方证皮肤蒸热,头痛头重,肢倦脉数为辨证要点。 ② 本方可用治急性肠胃炎。 二、大黄甘草汤 (方源)《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 12 克,甘草 3 克。 (用法)水煎 2 次作 2 次服,一日服 2 剂。 (功效)清热,通降止呕。 (主治)呕吐。证见食已即吐,吐势急迫,吐物酸馊,大便干硬不通,苔黄,脉滑实。 (按语)①本方证以食已即吐,脉滑实为辨证要点。②本方证为胃热所致,因此病人每见大便干硬或口气臭,喜凉饮等见症。③本方可用治急性胃炎。 三、枳实导滞丸 (方源)《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大黄 30 克,枳实 15 克,黄芩 10 克,黄连 10 克,神曲 15 克,白术10 克,茯苓 10 克,泽泻 6 克。 (用法)制小丸,一次服 10 克,一日服 3 次,温水送下。或以上药各 1/3 量,水煎 2 次作 2 次服。一日服 2 剂。 (功效)消积导滞,清利湿热。 (主治)积滞内阻,生湿蕴热。证见胸脘痞闷,下痢后重,或泄泻腹痛,或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沉实。 (按语)①本方证以下痢后重,胸脘痞闷,苔黄腻,脉沉实为辨证要点,②本方由三黄泻心汤(重用大黄)合积术汤再加味而成。清胃热、导滞、利水湿,以疏导胃肠积滞。③本方可用治急性肠胃炎、细菌性痢疾。 四、甘草泻心汤 (方源)《伤寒论》 (组成)炙甘草 12 克,黄芩 9 克,干姜 9 克,法半夏 12 克,大枣 4 克,黄连 3 克,人参 9 克。 (用法)水煎服,煎二次作 2 次服,每日服 2 剂。 (功效)降逆和胃,开结消痞。 (主治)心下痞(脾胃不和)。证见干呕,心下痞硬而满,心烦不得安,下利目数十行,完谷不化,腹中雷鸣,舌质淡,苔共同,脉弦数重按乏力。 (按语)①本方证以下痞硬而满,干呕,腹中雷鸣,下利甚,心烦,脉数而虚为辨证要点。②本方证乃脾气虚寒,病及心气虚,而胃肠蕴热而致。③本方可用治急性肠胃炎。 五、黄连消痞丸 (方源)《兰室秘藏》 (组成)泽泻 6 克,姜黄 6 克,干姜 6 克,炙甘草 9 克,茯苓 9 克,白术 9克,陈皮 15 克,猪苓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