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露天开采境界16.1 概述1 课程的名称及内容;2 学习方法;3 露天矿设计应遵循的原则;4 各种剥采比的概念。1 课程的名称及内容:(1)名称-露天采矿学发展情况:50 年代:露天采矿工艺 矿山工程(剥离及掘沟) 设计原理 60 年代:露天采矿工艺 开拓开采 设计原理 现代:工艺及工艺系统 剥采程序 设计原理(2)内容: 工艺----研究个别工艺环节的特点、工艺方法、适用条件及能力计算。 工艺系统----研究各环节之间的配合,及构成可行的生产系统。 剥离程序----研究剥离和采矿时间和空间上关系 设计原理----除了研究剥离和采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关系外,还要研究它们之间的数值的制约关系。并把矿山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以求得最佳设计,初步设计的方法步骤以及资料的处理。2 学习方法:预习;听讲;复习;习题。(工作前的预演,设计前的准备)3 露天矿设计应延续的原则:(1)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解决。(多种情况)(2) 经济效果为主,劳动生产力的效率为辅。(劳动力便宜的情况下)4 各种剥采比的概念 (1) 平均剥采比: ()从露天境界内,采出的岩量与以采出的矿量之比。设:nηl----原矿采出系数;η----有用矿物采出系数;ρ----岩石的混入率;nηl=η(1+ρ)(2)境界剥采比: 露天矿保持最终帮坡角延伸单位深度时增加的采出岩量与矿量之比。境界剥采比随工程的延伸不断的变化并且一般是在增大。(3)边邦境界剥采比:露天矿保持最终帮坡角不变延伸单位深度时,从其一邦增加采出的岩量与其矿量之比。 (4) 生产剥采比: 露天矿以其最大帮坡角生产时,延伸单位深度时增加的采出的岩量与其矿量之比(最大帮坡角=>最小平盘宽度)。(5)最大生产时期的剥采比: 最大生产时期的平均剥采比(6)初始剥采比: 由其基建时期支付的剥离量与其境界内采出的矿量之比。(7)经济剥采比:由经济因素确定的最大合理剥采比。它以国家的方针政策、经级状况而不能,至少限制露天成本等于井工成本cl----露天成本;cD----井工成本; a----露天纯采矿成本;b----露天纯剥离成本; 当露天开采矿石成本等于地下成本时,得到的最大剥采比称为露天开采经济合理剥采比。1-2 露天开采境界及其煤田的划分1 露天开采境界及其确定境界的重要性(意义、目的)。2 煤田的划分:(影响煤田划分的因素)1 露天开采境界及其确定境界的重要性(1) 露天开采境界:(1)露天矿底周界;(2)地表境界;(3)合理开采深度;(4)最终帮坡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