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名称:我是小导游魏善庄镇第一中心小学贾晓健一、主题设计与实施(一)活动背景:1.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段学生的口语交际的目标要求中提到:学会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与别人交谈,态度紫檀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学生实际,我发现低年级的孩子大多能用普通话与人开展交流,但是由于其年龄特点的原因,注意力不能集中,在认真听别人讲话方面还有待提高。同时由于孩子年龄较小,社会经验有限。部分孩子因为胆小心理,在与别人交谈时,声音很小。所以,我决定通过口语交际训练来逐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表达的能力。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旅游已经成为当下较热的话题。假期的时候,很多学生跟随父母到近郊或者外地旅游,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我把这一热点实践,引入到课程当中来。首先让学生去想一想,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的景点是什么。在脑海里进行筛选,将印象最深的几处景物以图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课上,通过个人展示、小组合作等环节,把自己当成一名真正的导游,进行角色扮演把自己看到的景物介绍给全班同学,体验导游的乐趣。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的能力,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和绘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倾听和评价的能力。(二)设计特色:1.实践与绘画相结合假期里,学生经常和父母去郊游。郊游、参观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在参观的过程中,学生了解了很多的知识。在旅游的过程中,学生本能的就会去观察一些事物,或者事物之间的关联。甚至引起学生的思考。观察之后,我们引导学生通过绘画的形式,将自己观察到的、感悟到的东西,通过美术课上学到的本领,以绘画的形式呈现出来,既体现了学生的思维过程,还能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突出了实践与绘画相结合的特点。2.绘画和口语交际相结合学生认真观察游览的景物后,通过绘画的形式呈现出来。课上通过教师示范体会导游到底应该介绍什么、怎么介绍。然后通过个人练习、小组练习,展示、评价等环节,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整个课程设计以绘画作为媒介、以口语交际为主线,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技能。体现了绘画和口语交际相结合的特点。3.实践与评价相结合在整堂课的设计当中,虽然整体都是学生的练习、小组合作、展示等内容。但是评价贯穿整堂课的教学。个人评价、师生评价、组内评价随时指引着学生的努力方向。如在组内评价时,每个组的成员都有机会当一名小导游,在他导游的时候,组内的成员(游客)都会对这个导游做出评价。如从说普通话、口齿清晰、仪表大方、表达明白等方面进行星级打分。在小组展示的时候,其他组的同学以及老师都会做出点评,帮助学生树立交流的自信心,找出交流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看清自己的努力方向。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我是小导游》这一课的设计当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显示得非常明显。老师只是点明了努力的方向,学生则顺着方向自由发挥。通过小组合作,互相点评找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然后通过小组展示这一环节,通过他人评价和教师评价再一次地进行自我提升,整堂课体现的是学生实践、交流、互相学习的一个平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三)实施过程:在实施这次口语交际课之前,学生刚刚经历十一假期的黄金周。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到祖国的各地去旅游,参观。我布置的一个作业就是,出去旅游时,要认真观察景物,用一幅画的形式,画出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几处景点,并在图上标出景点的名称。然后,我进行后续的指导,帮学生完善画面的信息。然后便进行了口语交际。其课程实施过程如下图:二、基于主题的教学实践活动案例(一)主题内容设计《我是一名小导游》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三册第5单元《练一练》口语交际内容。这一内容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孩子敢于表达、乐于表达的兴趣和习惯。让孩子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切身地当一回小导游,向别人介绍自己参观过的著名景点或普通公园。这一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