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矿产资源价值及资金时间价值理论2.1 矿产资源价值理论一.矿产资源与矿产资源资产 矿产资源是否具有价值,长期以来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对于矿产资源价值问题,在学术界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矿产资源凝结了人类的一般劳动,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矿产资源具有价值。这些文献从不同侧面论述了矿产资源的有价性。另一种观点认为应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未经人类劳动投入的矿产资源是无价值的,价值只有凝结了人类劳动后才显现出来。二.矿产资源的价值基础 各种矿物质及其富集而成的矿产,是在遥远的地质年代,在地球的物理、化学和地质等作用下,经历漫长的时期逐渐形成的。其形成的年代远远早于人类社会。以煤炭为例,大部分煤炭是在石炭纪、二迭纪、保罗纪、白至纪和第三纪形成的,其中石炭纪距今 35 000 万年,距今最近的第三纪也已 6 700 万年。因而,它的形成和存在完全与人类社会无关,没有也木可能有人类的任何劳动和活动参与其中。可以认为,处于原始状态的煤炭和其他矿产,是天然生成的“自在之物”,这种状态下,它们不具有劳动价值学说中定义的由人类劳动所创造的那种价值。很久之后,当人类社会出现并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人类通过长期的生 产劳动和生活实践,逐步认识到各种矿产的用途,经过长期的探索和积累,形成了发现、开采、加工和利用各种矿产的技能、知识与技术,这时,这些天赋所成的“自在之物”才成为能够满足 人类生活和生产所需要的“为我之物”。人类开发矿产的目的是 为了利用它,是因为矿产中含有的有用物质,例如煤炭中的炭。炭氢化合物,铁矿中的铁等、因而,矿产中含有的有用物质的品种、数量、质量及其开采、加工和利用条件,便是形成矿产资源价值的物质基础。离开这个基础,矿产资源的价值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至于在市场经济中,矿产资源进行流转时的价值和价格,除取决于上述基础条件之外,还取决于市场因素,例如资源的稀缺性、供求关系等。作为“矿产资源”、“矿产资源资产”界定的矿产,已经不是处于原始状态的“自在之物”而是已被人类劳动(体力和脑力的)所探索、认识、研究和圈定的“为我之物”。它们是指已经探明储量的、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能开采利用的、以不同形态(气态、液态和固态)存在于地表或地下的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与自然物不同,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在社会劳动支出的基础上已经被人们认识清楚并准备用于生产和非生产领域的自然物质。因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