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啤酒业 2006 主题报告1-局与破局 局,也就是中国啤酒业最真实的现状。 它如同一块块石头垒成的石堆。一块块石头就是一个个啤酒企业,大家都在拼命地占有石头,并按照自己的意志布“局”。当这个“局”形成之后,大多数人以为这个“局”已经稳固,其实有一些石头是松动的,或者是联结点,可能会导致“局”的变动。有些人看到了这些有潜力的“石头”,就开始争夺起来。 在中国啤酒业,就有这样能破“局”的四块“石头”;它们能举轻若重。 燕京啤酒就是其中最大,且悬念最多的一块“石头”。在某外国杂志对中国啤酒行业的形势分析图上,燕京啤酒部分用鲜亮的红色标出,红色图示意义为:最大的潜在收购对象。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来燕京啤酒寻求合作的外资企业络绎不绝,世界排名前十的企业都来过燕京,李福成笑言:很多人都惦记把我抬他们家去呢!如果这个盘踞北京、占领华北、图谋全国的啤酒企业划到谁的门下,谁就立即取得中国啤酒业的强势,尤其是那些急于扎根中国,图谋在中低端市场有所作为的外资企业。 但让那些想“吃掉”燕京啤酒的啤酒企业遗憾的是,燕京啤酒至今仍保持着进可攻、退可守的态势。顺畅的三条融资渠道,为燕京啤酒提供了大量资本。 青岛啤酒则是另一个能带给中国啤酒业革命性变化的企业,但它的悬念在随着 AB 在青岛股份的增加而越来越少。4 月 15日,青岛啤酒向安海斯-布希公司(AB 公司)发行的第二批和第三批可转债转股,AB 公司在青岛啤酒的股权将增加至 27%。青岛市国资委仍然是青岛啤酒的最大股东,持有 30.6%的股份。至此,AB公司成为青岛啤酒最大的非政府股东,与第一大股东青岛市国资委持股只有 3.6%的差别。有多位啤酒权威人士一致认为,区区3.6%的股份已经难不倒在资本市场上历练多年的美国 AB。在资本市场或者战略投资者那里都可以轻松拿到超过 3.6%的股份。 但青岛啤酒毕竟是中国最大的啤酒酿造商,在全国 18 个省市拥有 50 家啤酒生产厂,其产品占据了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山东、上海、广东、陕西、江苏、北京和福建等地的关键市场,年啤酒生产能力 500 多万吨。2004 年,公司实现啤酒销售量 371 万吨,产销量、市场份额、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出口创汇等多项指标位居全国第一。如果 AB 成为青岛第一大股东,中国啤酒业的格局将发生巨大变化。AB 将拥有哈啤和青啤两个本土企业,规模与实力无人能比。不过,本报并不看好 AB 的表现,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AB 将如何处理哈啤和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