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资料请访问.(.....)第一篇 专题知能突破专题八 机械振动 机械波 光及光的本性 1.(1)关于对光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自然光斜射到玻璃、水面、木质桌面时,反射光和折射光都是偏振光B.水面上的油膜呈现彩色是光的衍射现象C.在白炽灯的照射下从两块捏紧的玻璃板表面看到彩色条纹,这是光的干涉现象D.光导纤维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规律(2)一列简谐横波沿 x 轴正方向传播,在 t=0 时刻的完整波形如图 8-16 所示.当 t=0.7 s 时,A 点第 4 次位于波峰位置,B 点首次位于波谷位置,则再经过 ________ s,A、B 又再次回到平衡位置,此时 A、B 相距________ m.图 8-16解析:(1)自然光斜射到玻璃、水面、木质桌面时,反射光和折射光都是偏振光,A 项正确;水面上的油膜呈现彩色是因为光的干涉而产生的,B 项错;在白炽灯的照射下从两块捏紧的玻璃板表面看到彩色条纹,这是光的干涉现象,C 项正确;光导纤维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规律,D 项正确.(2)当 t=0.7 s 时,A 点第 4 次位于波峰位置,即 3 个半周期,由此可知,波的周期 T=0.2 s,再经 T/4,即 0.05 s,A、B 又再次回到平衡位置.由波动图象可知,波长为 20 m,当 B 点首次到达波谷时,可认为 A 点的振动通过 3 个半周期恰好传到 B 点,故A、B 相距的距离为 3 个半波长,即 70 m.答案:(1)ACD (2)0.05 702.(1)一列沿 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为 0.5 m/s,在某时刻波形如图 8-17 中实线所示,经过一段时间后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在这段时间里,图中 P 点处的质元通过的路程可能是( )图 8-17A.0.4 m B.0.5 m C.0.6 m D.0.7 m(2)某学生利用单摆做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其具体操作如下:A.在铁架台上固定一个夹子,把单摆的摆线夹在夹子上B.用刻度尺和游标卡尺测出摆长 lC.将摆球向一侧偏离 30°后由静止释放摆球D.在释放摆球的同时开始计时E.记下摆球完成 n 次(大于 30 次)全振动的时间 tF.把所得数据代入公式该学生的上述操作中,错误的是________.(只填字母代号)解析:(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P 点处的质元开始振动的方向沿 y 轴的正方向,由于它在一个周期内通过的路程为振幅的 4 倍(即 4A,A=0.2 m),所以图中 P 点处的质元通过的路程可能是 s=4nA+3A=0.6+0.8n(n=0,1,2,3,…),所以答案为 C.(2)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时,要求单摆做简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