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发展论文关于旅游业发展论文:民国时期中国旅游业发展背景透视[摘 要]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旅游业出现发展的黄金时期。时局的稳定、国民经济的增长、交通运输的改善、国际汇率的下降、相关部门及地方政府的支持,为当时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关键词] 旅游业;发展;背景民国时期,自 1923 年中国出现第一家旅行代理机构———中国旅行社后,中国的旅游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到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旅游业更是出现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以旅行社业为例,20 年代中国只有一家国人创办的旅行代理机构,即中国旅行社。而到 30 年代,旅行代理机构单上海一地就增至十几家,如中央旅行社、经济旅行社等旅行代理机构及友声旅行团、经济旅行团、精武体育会等众多的旅行团体,它们经营着与中国旅行社这样或那样相仿的业务。其他一些组织如上海青年会、上海平民教育馆也进行过旅游服务[1]等等。旅游业的发展由此可见一斑。本文依据丰富的史料,对旅游业发展所依存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从而推断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一 政局的日趋稳定,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和平的环境 20 世纪 20 年代,中国的政局一直不稳,军阀间的混战连年不断。从 1920 年的直皖战争到 1930 年的蒋阎冯桂大战,无年无月无战。虽然战争都是在农村中打的,但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是灾难,自然也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1930 年中原大战后,蒋介石实现了国家真正的统一,政局也开始走向稳定,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以中国旅游业为例,1931年至 1937 年这段时期正是中国旅行社分支机构增设最快最多的时期。1923—1937 年期间,中国旅行社的分支机构有 66处,而这段时期就占了 45 个,并且其业务经营范围、服务质量都达到了最高水平。由此可见,正如 1980 年“”:“、完全持久的和平密切相关。”[2](P2)对于这种观点,时人也有共识,《旅行杂志》的主编赵君豪认为“游览事业之有赖于和平者,比任何事业为大。”[3]二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国民财富增加,促使消费结构发生改变 20 世纪 20、30 年代,国民经济增长很快。1912—1949年中国国民经济每年平均递增 5.6%,而 1926—1936 年间,增长率为 8.3%。1936 年更是达到旧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峰。例如,工业生产的发展,如以 1926 年工业产品总值为100,1931 年 则 为 134.4,1936 年 为 186.1,10 年 内 增 长 了86.1%[4]。中国的金融业也在一战后,尤其是 20、30 年代...